摆渡人2读后感
1、读完《摆渡人》对我来说算是科普,让我对死后的生活有了了解,对死不是那么的惧怕,对死去的爸爸也不会那么的挂念,知道他们在那里很好
2、6, 8, 12-13, 安全屋不再安全。摆渡人艾娃陷入迷雾。现实世界的巴士被荒原吞噬。
3、好在,最终,勇敢的迪伦还是毅然的决定返回。从来没有人做过,或者说,从来不知道是否有人做成功过的一件事。并且,迪伦还带着崔斯坦一起返回。回来的途中,迪伦做了崔斯坦的向导,有恐惧,不确定,但是一直都很坚定。还好,他们成功了,最终回到了人世间。这应该是一个喜剧,看到后来,一直绷着一根弦,不知道如果不成功,他们会怎样。
4、男主人公是宾利和达西。我最喜欢达西,他长得帅而且为人也很好。虽然从他的外表来看非常的傲慢和孤僻,但是他的内心并非这样!达西很惹女孩子喜欢,可是伊丽莎白开始对他一点感觉都没有,伊丽莎白真是一个有个性,与其他女孩与众不同的好女孩!
5、“众恶鬼又开始引吭高歌,那声音听起来迫不及待,杀气腾腾,即将开始一场恶战,她可不觉得迈克尔有什么战斗力。”距离下一个安全屋“还远地很,但是告诉迈克尔还要走多远毫无意义,不但起不了作用,甚至可能会让他撂挑子。”恶鬼来了,迈克尔没有做出自我保护,尽管苏珊娜拼尽全力也没能让他逃出魔爪,他第二次死亡,再也不能重生。没有人能帮助你,只有你自己。丢掉依赖,自己奋起。
6、对于摆渡人,他说他的存在是因为她需要他,是的,只要她需要他,他就会在。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那么如果你需要,你的摆渡人也会出现在你的身边,他们可能不像崔斯坦那样成为迪伦最重要的人,但也许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或者行动影响着你,在你遇到困难或者绝望的时候,引导你跨过障碍。
7、所以,迪伦实质上也是一名灵魂摆渡人,她救赎了自己,同时也救赎崔斯坦。困境中我们可以尝试自我救赎,也许自我救赎的同时也会给予他人帮助。(摆渡人2读后感)。
8、当灵魂在地府游荡,我知道了那个传说,不管真假,我要等待。第五个百年,我依然在河边痴立着,可是摆渡人依然没有来。
9、我能感觉到小说的字里行间的情感,它像一根埋在皮肤里的刺,隐隐的,让人无法忽视掉。如果说,人真的有灵魂,那么,情感就是小说的灵魂。
10、十五岁的迪伦,家中父母离异,与母亲交流甚少,关系紧张,学校里同学嘲笑她,老师对此也不管不顾,学校里唯一的好朋友也转学走了,迪伦没有可以倾诉的人,于是她决定去许久未谋面的父亲那里。
11、两个社会育儿方式呈现U字的相反,两个极端。第一反应的问题是中国的育儿方式又有什么不同。(摆渡人2读后感)。
12、一叶轻舟,孤独地漂泊在水面上,而水面却被阳光晒的金黄,抬头才发现阳光上还有团团乌云。
13、故事的结局主人公实现了看似不可能的愿望,这告诉了人们:一切皆有可能。所有的困难,有时其实是自己心里的障碍,只要自己勇敢地迈出脚步,办法总比困难多。迪伦重返荒原,没有了崔斯坦的保护,当恶魔袭来时,她无意中发现,原来除了对抗还有一种更好的方法,那就是你无视他的存在,只要你不看他,他就无可奈何。那些恶魔在你周围喧嚣、俯冲,目的是让你害怕,只要你一看他,他就会毫不留情地撕咬你,拖拽你,吞噬你。这恰恰和佛家提出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14、这是一场穿越了生死的感情故事,单亲女孩迪伦在去看望父亲的火车上,遇到车祸,当她在恐惧中逃下火车,她以为她是活着的,而她却是火车唯一死去的人。她逃出黑暗的火车隧道,发现除了蜿蜒向远方的铁轨,就是荒野和山脉。她惊恐,迷茫,无措,不明白该如何是好。这时,她发现山坡上坐着一个大男孩,无疑让她心里有了一些依靠。那个男孩带着她向深山走去,当黑夜将近,危险来临,潜伏在周围的魔鬼开始向他们袭击,男孩保护着迪伦到达了第一个安全屋。迪伦对发生的事感到疑惑,在谈话后,她才明白她已经死了,而此刻的她,只是脱离了肉体的灵魂,男孩是引领她的灵魂在无界,安全走过荒原的人。他叫崔斯坦。
15、虽然故事的男女主人公都是少男少女,给人以奇遇、魔幻的感觉,但很多适合看的人,会因为故事的背景而忽略它,被真正适合它的人所忽略。一开始看这本书时,觉得应该没有那么好看,不会很快看完,但当我真正用心去看时,仿佛身临其境般的惊险,让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如果生命是一条长河,谁会是你生命的摆渡人?”这句话给人一种震撼人心的感觉,会不自觉想象这是一个让人唏嘘不已,感天动地的故事。
16、有人说得好:如果我能吃2块巧克力,而你愿意给我10块,那么剩下的8块都在说“我爱你”。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不合理欲求”,所有欲求都如它所是的在那个当下真实存在。一个人能拥有多少财富,取决于他的潜意识认为自己配得上多少财富。
17、克莱儿用细腻、唯美,颇具张力的文笔,真挚动人的情感,充满画面感的文字,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单亲女孩迪伦,15岁的世界一片狼藉——与母亲总是无话可说,在学校经常受到同学的捉弄,唯一谈得来的好友也因转学离开了她。这一切都让她感到无比痛苦。她独自踏上一列火车去寻找久未谋面的生父,然而,路上突发交通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车残骸,却惊恐地发现,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而眼前竟是一片荒原。其实她是唯一的逝世者,走出火车残骸的是她的灵魂而已。此时,迪伦看到不远处的山坡上有个男孩的身影,这个男孩便是崔斯坦,他带着她离开了事故现场。但迪伦很快意识到,男孩并不是偶然出现的路人,他似乎是特意在此等候。故事,从他们相遇的那刻开始,惊心动魄地展开……
18、他,一个天生就身负重任的摆渡人,带领了千千万万走向天堂,而他却从未去过那个地方,以为会永远这样无聊的重复,直到遇见她……
19、当然,我自己很糟糕的,时常脑子好像灌满了酒就说不负责任的话。而且语言一说出来啊,顶多也只能是“现实的渐近线”,只能算发泄,都是白说。
20、故事情节颇惊心动魄,在跨越荒原的日子里,小男孩一向保护小女孩两人相依为命,产生了感情。当小女孩跨越荒原成功摆渡到另一个世界时,因留恋小男孩而找到了回到荒原的办法再次与其相见。当然,结局也没有让读者失望,二人一齐从荒原逆行回到了人间,到达了圆满。这个故事听起来似乎和平常我们看过的穿越剧,灵异电影相似。但当你仔细品读时,字里行间透露出我们对自我人生态度的思考。
21、尽管都不是,但还是吸引我的,只是没有写的那么神圣--心灵治愈小说。我就当看言情小说了。
22、这是一个史诗般的动人故事,它令人激愤、恐惧、温暖、回归人性,引人深思。
23、单亲女孩迪伦,15岁的世界一片狼藉:与母亲总是无话可说,在学校里经常受到同学的捉弄,唯一谈得来的好友也因为转学离开了。这一切都让迪伦感到无比痛苦。
24、另外,虽然我主观对它的评价比较高,但客观来说,总体构思是好的,写法上也是讨巧的,主人公的价值观呢值得商榷,缺点么是有点虎头蛇尾,意义也没有多深刻,但我还是挺喜欢。
25、这是迪伦独立思考的开始,也是她完成成长蜕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既纠结痛苦,又刻骨铭心。这时的迪伦,成长为自己的摆渡人。
26、万历十五年,说中通过对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戚继光,海瑞,李贽等的历史事件观点的描述描绘了一段历史。
27、扛起使命,负起责任,坚定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把握并不断调整航向,再次凭着青春迸发的动力,起航,冲破重重困难,驶向自己的远方。
28、迪伦说“是他给了我在人世从来不曾有过的体会,他教会我勇敢,教会我成长,教会我爱。”世界上最好的成全,就是让双方都学会珍惜,学会爱。最美的爱情,是为彼此成为更好的人。
29、世事如书,我偏爱你这一句,愿做个逗号,呆在你脚边”
30、如果我真的存在,也只是因为你需要我。或许真的在冥冥之中她们就注定会相遇,一起牵着手在荒原中漫步,从一开始的各种不合,到最后的难舍难分,他们一直都在一起。
31、马力对江洁一片痴情,被劈腿也将钱全部留给江洁,自己求助小玉;他将小玉始终当哥们朋友,在小玉摆渡下重新站起并与江洁破镜重圆。
32、书中讲述了15岁的迪伦,在一团糟的氛围中,满怀期待的去见素未谋面的爸爸,然而,火车出了事故,迪伦死了,灵魂的引路人崔斯坦带着迪伦,确切的说,是迪伦的灵魂,行走在荒原,最终又返回了生界的故事。故事里的人物就只有迪伦和崔斯坦,在这长达十几天的荒原之路上也只有他们两人相伴。书里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心像投射出来的荒原,或风景清丽,或障烟重重,有悬崖峭壁的起伏,也有深不可测的黑水。最最不忍放下书本的是,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所投射的荒原下,到底还隐藏着些什么。哪怕是你心底里最深的期翼,你都不一定会明了,那到底是什么。
33、你只是一直坐在这艘船里的唯一乘客,而摆渡的人一直在换而已,
34、这本书从男女主人公的经历道出对幸福的追求,有些东西要勇敢去试才知道,试过了或许就能达到真正的重生。如果每个人都认为等待就会得到幸福,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刻骨铭心和轰轰烈烈了。上帝是公平的,它允许迪伦逃出死亡,允许摆渡人逃离荒原,它从不会阻止你,拦截你,只是看你有没有足够的勇气足够坚定的心。
35、比起这本书里阴暗潮湿充斥着魔鬼的大背景,我更喜欢千与千寻,那种在有坏人有好人更加接近现实世界的背景下,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战胜自己,使自己得以成长。因为穿过那些黑暗的泥泞与沼泽,穿过恶魔哀嚎的夜晚,我更希望看到太阳般的光芒,照亮我的前路,我也有独自前行的力量。
36、“她的呼吸越来越急促,她努力想把心中无边的恐惧感想个清楚、弄个明白。眼前的黑暗让她产生了幽闭恐惧,她抓着自己的喉咙,像是有什么东西在掐着她似的。她现在孤身一人。”在事故发生以后,周围一片漆黑,迪伦一个人非常害怕。她的周围都有些什么,她都不敢想象了。看到这里,我的脑海里浮现了一幅画面:在长长的火车车厢里,一片漆黑,车厢地板上满是横七竖软塌塌的遇难者尸体。我不打了一个寒颤,继续看下去。
37、虽然很多小说都是基于现实编造出来的,但这里“编”的痕迹有点重,能够感受到作者在不断的为故事中不太合理的剧情做出新的解释。
38、坐这个渡船,就可以不忘前生,找到曾经的爱。但是,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来,如果你有毅力,可以等。
39、不要让昨天的泪水挡住今天的阳光。在生活中,尽管我们会遇到很多挫折和不如意,但每一天都是崭新的开始,每一次都是全新的机遇,只要我们拥有一颗乐观的心,微笑面对它们,生活就一定会更加美好!
40、单纯勇敢的女孩迪伦从来就没想到放弃,回去,见到崔斯坦成了她心中的天堂,为了爱情,她宁愿魂飞魄散永不翻身。
41、初读这本书并没有多大感慨,内容无非是少年少女一起经历了一段魔幻的奇遇,它并不是一个多么令人潸然泪下的故事。可细读时才发现这部小说别具一格的魅力。它虽然情节并不跌沓起伏但错落有致,虽然辞藻并不华丽多姿但朴实细腻,娓娓道来了对友情、亲情和爱情的美好勾勒。
42、想起了加勒比海盗中的一幕,所以的逝者在走向地狱或天堂,她却成为唯一的逆行者,看着这些跟她一样命运的灵魂身边,却没有一个是自己的摆渡人。
43、通过《旧制度与大革命》看到了法国大革命前的种种情景,以前眼中的的大革命是因为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引起的,而托克维尔的笔下是一个全面的,完整的法国大革命。这场疯狂的革命活动是由于多种复杂的因素造成的,社会结构的变化、宗教政治的影响以及民族的个性等等。整本书结构清晰,读起来并不像教科书一样晦涩,能感觉到他的民族情感,个人的政治观点。最深的印象就是法兰西民族与自由平等。法国大革命的暴力场景不由得让人想起中国的辛亥革命,但两者又是大有不同吧。
44、这是一本开头精彩,结局俗套的“言情小说”,读完颇为失望,阅读中没有带给我多少值得思考和回味的地方。
45、那第一位教我物理的老师,他像摆渡人那样,将我送到将要中考的一岸,又去摆渡另一批学生。剩下的路更多地靠自己,他不仅教的是知识,更是一种精神。对梦想保持着初心,对一切事都充满希望。当处于低落、沮丧的时刻重新燃起希望,保持初心地继续走下去,在遇到困难时,要有与其死磕到底的决心。
46、上帝为了帮助孤苦无依的灵魂找到回家的路,便为每个灵魂安排了一个摆渡人,陪伴他们一起走过这段艰难的路途。每个行走在荒原中的人们,都将天堂视为自己灵魂的终点站,他们拼尽全力地向着自己的理想与幸福奔跑,却常常忽略了沿途的风景。
47、迪伦和崔斯坦因为爱,穿越了荒原的屏障,让我想起了《寻梦环游记》,小主人公在实现理想的路上,来到亡者世界,理解了什么是爱,懂得了爱的无私,明白爱会让人完整,会让人牵挂。
48、读到第九部分时突然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日本人是如何看待这本研究自己的书呢?因为这个美国女作家实在太懂他们,而她语言中的日本是否像她说的那样。
49、远方的归宿遥远也未知,我们希望它永远安全,永远没有恐惧和痛苦,永远是我们想要的平静与安稳,于是当我们终于穿越了荒原,到达了所谓的彼岸之后,我们再也没有勇气回头去面对那满地的荆棘……
50、得失心中放,心态要正常得失心中放,心态要正常,清风明月永相陪,花红柳绿永相随,生活,是点点滴滴加琐碎,生活,是磕磕碰碰才平安,人生,是悲悲喜喜的苦和甜,人生,是坎坎坷坷前行路,人的一生,成就了别人,坚强了自己,活着,都是为了追求幸福。
51、老师又何尝不是一个摆渡人。他们陪着一批学生完成一个阶段,再去迎接新的一批学生,如此往复。
52、很喜欢故事结局那简单的两句对话:“原来你在这里”,“我在这里”。这让我久久没办法从这故事带给我的感动中走出来,感觉自己的内心有被冲击,我觉得人生在世,需要有精神的力量所引领,正如故事中的迪伦,死去之后灵魂的状态因为与崔斯坦的相遇,给自己注入了精神的力量,从一个弱小的、需要被人指引和保护的小女孩到最后坚定信念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为这努力和争取,并引领着本来给她保护和指引的崔,这一切的变化都感觉很奇妙。正是这样一去一回的过程与经历让她发生了变化,就如同人生,总是从懵懂未知开始去经历去承受很多曾经未曾想过要承担、以为自己承受不了的事情,最终当它发生了,痛过了,最终也明白了我到底要怎么过好这一生,我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我要为我想要的而努力。
53、其实,若说是摆渡人摆渡自己,不如说是自己在境遇中摆渡了自己。
54、“那里治安很不好,新闻上说老两口一去就被骗被打了。
55、不是所有的往事都很美好,也不是所有的回忆都应该被留下。
56、而此时的迪伦却出奇的平静。她昨天已经用了大半夜的时间预想今天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最后她终于发现,除了迈出最后的脚步、随遇而安外,她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了。崔斯坦会陪着她,这就足够了。只要有他在自己身边,她一切都能承受。他会在自己身边的,他答应过她了。
57、让我想起一部影片《天使之城》,里面把灵魂摆渡人称之为着黑衣的天使,常年引导离体的灵魂到达灵魂居所,他们在人群中却不为人知,没有喜怒哀乐的体验,以第三方的角度冷眼旁观生命的终结,面对生离死别也丝毫不为所动。直到遇到女主角,一个对生命负责和坚持的医生(白衣天使),面对白衣天使对生命的执着抢救,黑衣天使男主角开始注意到她,并潜行到女主的生活中,并深深爱上女主……
58、因为车祸,返回人间的迪伦浑身多处骨折和挫伤,备受折磨。但是这一切苦痛在她睁眼看到崔斯坦那刻全部化为乌有,她看到真实的崔斯坦,感受他手指带来的温度,心在他的微笑里融化……
59、正如书中所言:“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爱家人,爱朋友,爱自己,爱工作,因为爱的力量不可估量!
60、作为摆渡人,崔斯坦见过了太多的灵魂,他也设法伪装成每个灵魂喜欢的对象,以期待能够把每一个灵魂摆渡到他们愿意去的地方,然而他也没想到会遇到迪伦这样一位善良、体贴他人、为他人着想的灵魂,这让崔斯坦一改往昔冷漠寡言的状态,一路上崔斯坦尽心尽力的保护着迪伦,免得她受恶魔的侵袭。就这样一路上迪伦听崔斯坦讲着他和以往他摆渡过的灵魂之间的故事,慢慢的,两人之间产生了一种微妙的感情,开始互相为对方担心,不希望两人分开,这种感情就是爱。正是由于爱情的力量,迪伦在成功到达另一个世界后,毅然决定离开,去寻找崔斯坦,希望他和自己离开。自己一人不怕艰难险阻,冒着生命危险,原路返回。最终,找到了崔斯坦,本来以为结局会是她和崔斯坦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迪伦在医护人员的救治下,苏醒了过来,一切就像梦一场,太出乎我的资料。总之,比较喜欢这本书,值得读一读。
61、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62、首先,我想说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故事书,又是一本非常值得人深思的哲理书。
63、1, 3-4, 7, 迪伦的父母复婚。基尔西斯出现了非正常死亡的马匹和羊群,结论:生死帷幕变薄弱了。
64、更加不可能独自一人回返,为看不到一丝希望的目标,坚持坚持再坚持,也许只有爱才能够让人在迷茫的一生中,有温暖有慰藉有前进的动力。
65、我有一杯酒,敬给这一场大梦,相见时不远万里,分别时各奔东西。
66、我遥遥渡河而来在河的彼岸烟波流转对岸繁华三千迳夜笙歌据说红尘万丈尽在其中要寻的人必也在那里吧我遥遥渡河而来红尘皆醉竟也是一片迷蒙没有夜晚的城市有些骇人踽踽独行枯灯守侯。
67、通过这些英国读者的问题,我们可以发现,东西方人还是有很多共同点的,案例中的生活细节也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他的回答也帮助了我们。世界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呼:人类。
68、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69、迪伦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学习的不止是她的勇敢,更多的是他可以为了一个人,倾尽所有。
70、人后一片海,独自上岸。有些喜欢,就是麦田里曾降临过的风,只有当事人明了,而这的世界假装没发生。
71、两人的再次重逢,就牺牲了一个无辜的灵魂。之后为了“赎罪”,作者安排了一个剧情,女主贸然跑出安全屋,用自己来吸引恶魔,来救她看不见的其他灵魂。这样子,有什么意义?
72、路途艰险,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的摆渡人,帮助你引导你向着一个方向,对抗恶魔,帮你实现一个个阶段旅途。没有了摆渡人的日子,才是自己的真正成长,遇到自己真的想去追求的,能够义无反顾的,不受别人影响,不受环境限制,不怕重重阻挠真正鼓足勇气,决绝地迈出第一步吗?又能够坚决地不回头,敢于去尝试吗?真正的决绝是逆天改命,真正的心有执念是继续走,境由心转,天道尚生息。
73、所谓荒原,其实就是你内心深处的投射。“当你生气时,这里就阴云密布,狂风大作……一片漆黑。你的心里越阴郁,夜晚也就越黑暗。”荒原是灵魂在现实世界遭遇和情绪的折射。
74、这时我的心中流过一股暖流,一股散发着甘甜清香的暖流!
75、今天,我在湖边散步,看见了一个身强体壮的船夫在船中轻松地划着桨,让我想起了一本书——《摆渡人》。
76、渡船的终点,是那个繁华世界,滚滚红尘。当踏上彼岸,我回头,已不见了那摆渡人。
77、这本书令人激奋,且恐惧,又令人温暖而引人深思。想想我们,除了失去生命,其他的一切都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当我们今天在抱怨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的时候,我们要敲开心扉,问问自己是否真心对待他人?当我们还在抱怨工作不如意的时候,我们要反思,问问自己为之付出了多少努力?当我们在羡慕别人生活时,我们要认清现实,想想自己是否具备同样的能力?当我们总是失败,我们要分析原因,想想自己是否缺乏勇敢和坚定?
78、“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所以,迪伦最后是找到了爱情了吧。
79、渡已,亦是渡人。身处同一片蓝天下,遇见,便是缘分,珍惜现有的一切,活在当下,过往再美都只是记忆,就让它永远封存在内心深处吧,我们的生活还要继续,放下红尘过往,让心徜徉在红尘之外。
80、他们相互依偎已经心满意足,此时任何言语反而会破坏这良辰美景,一派宁静。他告诉自己,长痛不如短痛,但实际上这样做是因为他根本就不在乎。
81、只可惜从没人知道死亡以后的世界,所以我们不断探寻。如果有机会去死亡的世界看一看,代价是十年的现实世界的生命,你愿意去吗?我不知道。
82、这是一个关于摆渡人和被摆渡人灵魂相互救赎的感人故事。男主人公崔斯坦是迪伦的灵魂摆渡人,作为职业摆渡人,他见惯了死亡与分离,逐渐冷漠、失去自我,成功带领灵魂穿过荒原是他唯一的任务。但是迪伦似乎是他职业生涯中不一样的色彩:他们在行进的途中互相了解彼此、关心彼此、保护彼此和爱慕彼此。女主人公迪伦由开始的胆小害怕到最后的勇敢无畏。
83、在这本书中,爱情有着超越一切的力量,大概也是因为人设,迪伦父母离异,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的女孩,因为现实世界的无可留恋,残酷世界的微光温暖的爱情便成了重要的一切。是啊,但愿有一处安静的坟墓可供我们谈论爱情。
84、第一方面:作者描写的荒原是死者心理的反映,荒原上所出现的怪物小屋湖水天气等等都是根据死者心情而变化的,作者的立意是死者若要到达一个美好的地方必须通过自身的考验披荆斩棘小怪兽吗还是咋滴?
85、多少次,我把自己代入到迪伦的心境中,才发现迪伦她是多么的悲伤,让人心疼。一次隧道事故,凭什么大家都能逃生,却偏偏剩下她一个,而这场劫难,就发生在她满怀期待去见自己朝思暮想的父亲的前几个小时。如果这是人世对迪伦的不公,那么崔斯坦一定是命运对迪伦的补偿。
86、这就和摆渡人苏珊娜和叛逆少年杰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两个人穿越荒原都是出于自己的目的,苏珊娜想要寻找默默爱了几个世纪的崔斯坦,而杰克只想重新苟活,两个自私的人注定没有好的结局。
87、在崔斯坦和迪伦穿越荒原的路途中,不得不时时刻刻防备着突如其来的恶魔和灾难,但是崔斯坦每一句温馨的话语,都是迪伦的动力;他那钴蓝色的双眸,能够点燃她心中的希望。即使有恶魔的进攻,但是只要有崔斯坦在陪在她身边,迪伦就能绽开笑脸,勇敢面对困境。就像我们内心的荒原,有恶魔,有坎坷,有磨难,但是只要拥有朋友的陪伴,我们就能击免受恶魔的伤害,就能完成一趟又一趟的旅程。
88、因为现在才是真实的荒原,每一个亡魂投射的幻象之下隐藏着的血淋淋的红色世界。——克莱儿·麦克福尔《摆渡人2重返荒原
89、《摆渡人》电影中人物大都在心里藏着一个柔软的天地,连混黑道的哥哥,也会不顾自己患风湿病抱大块冰摆渡失恋的妹妹。《摆渡人》想要告诉我们的还有许多许多……
90、资料讲述,一个父母离异性格内向的小女孩,独自一人坐火车去见自我的父亲,火车在经过一个隧道时失事,小女孩醒来时发现自我是这场事故的唯一幸存者。她走出隧道口,和远山坡上一向望着她的小男孩一齐跨越这个荒原。
91、主角是一中产阶级家庭中的五姐妹,主人公是大姐姬安和二姐伊丽莎白。我最喜欢的是伊丽莎白!伊丽莎白活泼大方,而且有一个倔强的`个性。
92、当快到达边界时,他们终于决定在一起,但却因现实而不得分开,本以为故事在这里就遗憾的戛然而止了,却不曾想到勇敢的迪伦因为爱,独自一人重新踏上恐怖之及的返回之路,寻找崔斯坦。迪伦每到达一个小屋,我心里都默默希望崔斯坦你赶快出现吧,前面的路太凶险了,迪伦一个人会有危险的,可他有他自己的使命,一直没能出现。迪伦无畏的往下一个安全屋赶,去找寻崔斯坦,激动的最后是他们终于在命运的安排下相遇了!
93、对岸繁华三千,可有人渡我。我熬夜成瘾,却换不来你一句晚安。
94、青春,是琴弦上舞动的乐章;青春,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青春,是年少的无知和白日的幻想;青春,需要一人为我护航。
95、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96、迪伦,你不是事故中的唯一幸存者。你是唯一一个没有逃出来的人。
97、我忘不了书中那一幕——迪伦在得知自己曾经死亡后,并没有像常人一样伤心、自暴自弃,也没有责怪任何人,而是刚强地承受了一切痛苦,以笑容面对他人,以乐观面对生活!难道这不令人震惊吗?一个人,在面对死亡时,能用如此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似乎没有什么能伤害她的心灵。她乐观向上的心态,还感染了其他人——她使往昔冰冷的崔斯坦不再没有任何表情,而是变得阳光温暖、积极向上,找回了属于自己的快乐。难道这些乐观的人生态度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98、成人世界的法则就是这么残酷,你的悲伤,痛苦,绝望…都只是你自己的情绪,与世界无关,与别人无关,在现实里,你只能逆风前行,把所有的情绪装进罐头里,喂猫、喂狗、喂给操蛋的生活
99、直到遇到迪伦。在共同经历艰辛的荒原之旅中,崔斯特引导迪伦走出内心迷茫阴郁的荒原,勇敢到达灵魂居所,但同时勇敢的迪伦也唤醒了他内心沉睡的情感。
100、看到这时,我的眼泪便流了下来,是啊!对于迪伦来说,没有崔斯坦的家,只是一座散发虚幻光芒的城堡。而崔斯坦才是迪伦心中真正的光源,而这也是迪伦在没有摆渡人的情况下穿过荒原时的动力,每当她想放弃,她总会想起崔斯坦对她的付出。比如当他们遇到“魔鬼”的时候,崔斯坦总会护着她,即使遍体鳞伤,当迪伦受伤,崔斯坦会第一时间为她疗伤......而迪伦又何曾不是崔斯坦的光源,让他在深知这样是违背命运,可能要面对死亡的情况下,还愿意为了爱拼一次。
101、“妈妈,我在楼下看到一只小狗,眼睛大大的,还会站起来跟人握手,真可爱。”
102、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我的心一直都是悬着的,直到他们成功地返回了人间,才松了一口气,好像自己也跟着主人公一起经历了一场生死轮回。在看到结尾迪伦被救护人员询问时,我很担心,她再一次失去了崔斯坦而悲痛欲绝,或者干脆忘记了自己的灵魂历程,重回到原来的生活轨道上周而复始。但是这一次崔斯坦没有失信。这个结局让人心里很温暖。虽然生活还充满很多不确定性,两个人真正走在一起不一定会一直幸福下去,但是至少此刻是幸福圆满的。我很佩服迪伦,一开始,我一直替她纠结,太多的牵挂和疑问:火车出事了,自己“逃出来”了,最做的事就是联系爸爸和妈妈,跟他们报个平安,不让他们担心。但是却一直在荒原上走,好像永远都没有尽头。父亲也许一直在车站等待,如果没有等到,听说火车出事了,父亲会是怎样的焦急?还有母亲虽然平时凶巴巴的,但是那是出于对迪伦的爱,一旦她从新闻上得知火车出事,她又怎么能承受得了呢?所有的这些希望、牵挂,就在迪伦知道自己已经死了的那一刻就放下了,并且她很快又全力投入到新的生命状态中了。这是很多人都不具备的素质——不执着过去,活在当下。
103、一个人的态度一定决定这个人的命运,态度傲慢也会引起偏见,所以,一个人要想把握好自己的命运,必须有一个平易近人的态度。在生活中出现偏见有多方面的原因,这本书讲的就是发生在身边的傲慢的人和存在偏见的事。可是我认为生活中并不需要存在这些,只要每个人都做到平易近人,公平待事,生活就会更美好!
104、看完这场可谓群星荟萃的《摆渡人》,却令人有感于两个小时的时长是如此的煎熬,胡编乱造的故事,毫无地气的虚假,滥用金曲的卖弄,如此配方所熬出的爱情鸡汤,即便有着一幕之隔,那股矫情的馊味却仍旧挥之难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