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心得
1、他停在那以后,这个浪人噗通就给他跪下了,说我求你饶命,你是我这一辈子见过最有武功的人。”《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3我们都知道,评估一个国家是不是真正富强,不能单纯看国民生产总值的绝对量和增长速度,更要看每一个老百姓内心的感受——他觉得安全吗?他快乐吗?他对他的生活真正有认同吗?据抽样统计调查中国人的幸福指数,80年代只有64%,1991年幸福指数提升了到了73%左右,这得益于物质生活条件的提升和很多改革措施的实施;1996年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又大大提升了,但幸福指数却下跌到了68%。所以说明,人们对生活是否幸福的感受与物质生活基础有很大的联系,但不一定一直呈正相关,物质文明达到一定的繁荣之后,心灵困惑依然存在甚至加剧。
2、4)成长是内心在历练中逐渐强大,所谓人生的归位是把外在的东西变成内心的力量。——于丹
3、读这本书,的确会产生很多共鸣,如于丹所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4、对于庄子看破功名,不屑利禄,淡对死亡,是了的。但是,如何将这些哲理与生活之道融为一体,确实悟性不够。于丹,为我们大众点亮了一盏灯。
5、作为老师,过去我们总是因为学生的种种过错,而寝食难安折磨自己,而忍不住批评学生,现在知道那是这个老师没有达到境界,真正好的老师应该像孔夫子这样,有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有一种泰然平和的力量,真诚地跟学生沟通。我认为绝大多数的学生是可以被培养的,是向善的、向上的。
6、孔夫子能够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7、说起于丹教授,先被她一连串的抬头所震慑。除了担任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同时她也担当了古典文化的普及传播者。是的,这位教授是一个身兼数职的文化人,研究并传扬着那些关于智慧的中国文化。
8、 “心得”一词,很大程度上已经表明了于丹的立场和心迹。既然是心得那就是一种个性化的、非学术化的充满个人色彩的体验与领会。与其说于丹是在解读经典,不如说是在解读人生。孔子、庄子不过是于丹用以发挥的一个平台和载体,是她用以阐述人生认识的一个触发点。于丹的讲演是那样的精彩绝伦,那样的从容大胆,人们从中感受到的不仅是她的智慧更有她的德识学养、才情胆略,她吸引的不仅是善思的文化人,更有普通的老百姓,从花季中的少女到白发苍苍的老妪无一不是心领神会、笑颜开绽。她引用的那些故事、寓言有很多我们都听过,但于丹却从新的视角赋予它新的意义,或许这就叫发挥,这就叫点化。特别是她的那些心语更是意味深长、直指人生真相,大有醍醐灌顶、一语惊醒梦中人的启迪作用。
9、做人要坚持无私秉性不随波逐流。庄子的人生哲学,就是教我们要以大境界来看人生,感知已心,淡泊心态,合乎自然,超越利禄功名和自我。现实的环境纷纷扰扰,需要超越外在的环境,始终保持一颗无私的心,在工作中,坚持原则,情系群众,不为名利所惑,不为无原则的强权而动摇。
10、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一个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去辐射他人,温暖他人,让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广阔的社会,从自己身上获得一点欣慰的理由。
11、人的一生,是向自然借来一用的东西,它的价值就在于在这一生中我们怎样去增加生命的高度,丰富生命的意义。面对生命,我们要有一种豁达的胸襟,面对生死,我们要有一种坦然的态度。“其实我们是可以在有生之年做到真正的乐生,做到顺应,做到当下的快乐,活好每分每秒,真正到生死大限来临之时,有一份微笑的坦然,可以面对死亡说,我死而无憾。”可是生命在它现有的形态上,怎样达到它“九万里”的高度呢?那就把一切缺陷和遗憾都接受下来,不要委屈,不要较劲,而想着怎样去改良它,能让自己更好。天下本没有废物,所谓废物,只是放错地方的财物,所以无论人生遇到什么情况,无论好坏、善恶、恩怨、爱恨、喜怒、成败、得失,只要坚信自己的梦想,世上总有路可走。
12、那个国王恍然大悟,他那三个久思不解的哲学问题,一下都解决了。
13、那么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如何为人呢?我从《论语》中学到了两个字:
14、此前,于丹十年前的三部重要作品《于丹心得》《于丹感悟》和《于丹心得》,分别由三联书店和磨铁图书两家出版机构推出新版。
15、一个有风骨的骄傲,在外在一定不是张扬的,这就是所谓“泰而不骄”。——于丹老师
16、于丹曾说过一则托尔斯泰的小寓言,说有一个国王每天都在思考三个最最终极的哲学问题: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人最重要?什么事最重要?什么时间做事最重要?满朝大臣,没人能够回答得出来。他很苦闷。
17、书中更多讲叙的是关于提高自身修养,生活的智慧,每一处于丹老师都有很精彩的见解。我想要再次的阅读,去体会那其中的智慧。也因于丹老师的讲叙,让我也想去学习《论语》,学习其中的智慧,这些会让增加我的学习动力,也会让我的思想有新的认识。《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6读于丹论语,让人领略到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德行,读后确有感触。
18、27)做好自己的事,当一个善良的人,这是《论语》对君子的第一条界定。
19、接受《百家讲坛》的邀请,于丹说是愿意把心中那双翅膀放飞到所有人心的晴空之上。讲将她所谓的一己之得,以庄子之名给她自己一些华丽豪迈的梦想,畅意一回天地遨游。
20、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21、从初心到今天,十年流光。十年中我一直在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一个人的自我成长就是更新,一个人从喧嚣浮躁中要用多大的定力安定下来,才能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叩问古圣先贤,人心不定,能有自己的所得吗?所以《大学》也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22、圣经里面说:世界上追不来的三件事是说出的话、射出的箭和失去的机会。
23、越是竞争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并且调整与他人的关系。
24、《论语》是一本记录着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的语录。记得读中学时,我在语文课上机械地背诵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其实并未真正读懂。而今,于丹教授用自己独到的视角,将这样一本古老的书籍,用现代的眼光进行系统的解读和阐释,拉近了我们普通人和圣贤之间的距离。
25、最大地尊重别人,站在别人的出发点了解别人的所为,一种悲天悯人的气度。两朵云只有在同一高度相遇才能生成雨。
26、五十即已知天命,就应回视自己是否已安身立命,学,著作不在于等身,有今后躺下时可以垫枕之物。业,不在于首富,妻持家宽裕无忧,老母不叹气接济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