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碛口古镇游记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碛口古镇游记篇一

大家好~

山西省,简称晋,位处华北,东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称山西。省会太原,古时又称“并州”。山西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总面积的1.6%。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山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能源基地,山西为全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山西省轮廓略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与河北省为邻;西、南以涛涛黄河为堑,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跨绵绵内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xx米之间。最高点为五台山的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点在垣曲县境内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山西省介于东经110°15′-114°33′,北纬34°34′-40°43′之间,南北长628公里,东西宽385公里,总面积15.6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1.63%,总人口3000余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4%。有6个省辖市、5个地区、119个县(市、区)。省会太原,省政府驻太原府东街。境内自然资源丰富,以出煤闻名天下.号称"乌金之乡",也叫“煤炭之乡”。

山西表里山河,东界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亘北岳恒山、五台山,南耸中条山,中立太岳山。主要河流有汾河、海河两大水系。境内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240条,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汾河最长,全长659公里。被称为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黄河,北自偏关县老牛湾入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抵芮城县风陵渡而东折,南至垣曲县碾盘沟出境,途经19县560个村庄,流程965公里。

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潮商、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

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外缘有山脉环绕。因而难于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气候特征;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气候温和。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14℃,昼夜温差大,南北温差也大。西部黄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晋东南的大部分地区,平均温度在8—10℃之间。临汾、运城盆地年均温度达12—14℃。冬季气温全省均在0℃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温,7月份气温介于22—28℃之间。

碛口古镇游记篇二

【简介 2分钟】

在山西吕梁山中的黄河边上,坐落着一座古镇,这座古镇的名字叫碛口。

历史上的碛口,依傍着黄河的滔滔巨浪把自己的声名推向下游,游向四方。在黄河浪涛中,久久漂流着碛口的名字———这一坐落于山西临县边缘的古渡口。

说它是古渡口,因它与古镇同样出名。这古镇与黄河对岸的陕西吴堡县相对望,千年长相守,成为一双互补的伴侣,成为一对互相依托的搭档,成为两个互相呼应的知音。黄河的浪涛把两地捆缚在一起,联系在一起,而它们互相沟通的桥梁便是渡船。两岸人来人往,都靠着渡船的摆渡。船,这种古老的运载工具,如今又加上了发动机。所以,船在黄河中行驶,便响起了雄壮的充满节奏感的马达声。随着马达声的由远而近,便会有一群一伙的人从陕西过来,来赶碛口的集市。

【分区2分钟】

碛口古镇游记篇三

有“中国第一水乡”之誉的周庄历史悠久,始于北宋元祐,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明清建筑,古风犹存。

车窗外,周庄四面环水,街靠河岸。见得些小桥流水人家,老人小孩安静、悠闲地坐在门口晒着太阳,说笑着。冬天的阳光也是这样的静谧,暖融融地撒了下来,真是一派祥和。我不由得增添了几分期待。

下了车,便见游人如织,隔着行人细缝,一家一家店铺,有卖丝织品的,有卖各式各样的土特产、小吃的,也见杂耍着的小丑吹着气球逗孩子们开心。隔着两岸店铺的,是一条极为狭窄的河。阳光依旧暖,照着绿水,闪一片金光。河上载着几条小木船,见一位差不多六旬的老大爷,满面红光,手轻快地摇桨,唱几首当地的歌谣,不时和游客们说笑。也许,这对他来说,并不仅是一份对工作的热爱,更是对周庄、对家乡的一种无法割舍的依恋之情。

再向里走些,见着些明清时的建筑,还保留着旧时的模样。谁知墙壁上的青苔,掩藏着多少历史的痕迹,又有多少消失殆尽呢?再见门板,已是斑驳,门上了锁,缝隙里隐约看见蛛网,几株发黄的草垂着头。忽然好奇,这门背后,究竟会有什么?是一段化为风雨谁也不可寻的历史吗?不知为何突然幻想一古代女子,着一身飘逸的绿色长裙,头插珍珠步摇,脚穿绣着繁花绿叶的绣鞋。接而便优雅地从门中走出来,莲步小心地踏过石坎。

听了舒缓悠扬的古风歌,尝了有名的特产——万三蹄,游了沈厅、古戏台。

碛口古镇游记篇四

丽江古城,就靠着巍峨的雪山。我去的时候,正好下着蒙蒙细雨,那股久远的味道,夹带着朦胧的诗意扑面而来,着实让人迷醉。这里是石头的艺术世界,窄窄的石头街道,沿着古城,静静地蜿蜒着,铮亮铮亮的。走进小巷,有一种深邃感,两侧的墙壁,带着点褐色,挂着雨珠,滴落下来,就像一首诗轻轻地闯入心间。

城里的古桥也是用石头做的,有一点凹凸不平。桥并不宏伟,但透着灵巧。桥下是清凌凌的水,丝丝水草顺着水流,欢快地摆动着;水道不宽,宛如飘带,飘向远处。那是一种清新的味道。

徜徉于街道,又是另一番景象。两边一排排的木制房子,大多两层,第一层做店铺,第二层住人,整栋屋子都雕刻着精美的花纹,木头的味道弥漫开来,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某些人家是四合院,竹楼围了一圈,中间有一口古井,再倚上一棵树;即便是砖头墙,也别有韵致,深蓝色的墙砖古朴雅致。

远处的雪山,眼前的古城,就这么自自然然地处在一块。诗意,就这么自自然然地充溢着古城。

古城的晚上是热闹的,人潮如流。一过七点,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店主们士气高昂,各拿出看家本领,向游客介绍土特产。乐器店的姑娘们展示着各自的绝活,有的打鼓,有的引吭高歌。饰品店的服务员则头戴花环,热情迎客。

最受欢迎的要属小吃店了。游客们三五成群,点上一盘烧饼,几串烤羊肉,美美地品尝。还有各种花糕,用花瓣做馅,一口咬下去,甜甜的花蜜便流入嘴里。那是舌尖上美妙的享受。

丽江人好客,热力四射。我路过一间小屋,主人微笑着欢迎我们一起唱歌。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就喜欢热闹,与游客一起载歌载舞。”不一会儿,主人泡上一壶上等的茶,跟我们海阔天空地聊,问一路上的见闻。

闻着茶香,品着清香的茶水,心里暖暖的。

丽江古城,古老、质朴、写意,还有人情味。这味道,沁入心间,必酝酿出一首好诗。

碛口古镇游记篇五

让我们游览就从西市街的古码头开始吧。在碛口镇兴盛时期,每年仅从内蒙古河套的磴口出发来碛口的船便有四千艘,再加上五原、包头、托克托、府谷的木船和皮筏子,每天都有几十艘船和筏子从上游下来,这里总停泊着上百艘,并列五、六排,绵延好几里。我们现在看到的码头,在那时候,每天有几百个苦力忙忙碌碌,把水上运来的各种货物卸到驳船,泊到岸上,再跳过踏板,尔后把货物扛到镇上的货栈里去,杭育杭育的号子声响成一片,在山和水之间回荡,当地管这些人叫“脑 包子的”(脑,方言,意为将包子扛在肩上与脑袋一样平)。从上游下来的货物主要是粮食、麻油、盐、碱、药材和皮毛,叫做“六大行业”。通过陆路运到晋中、河北、山东、河南、京津,回程时,又把东路来的货物,布匹、绸缎、茶叶和“洋板货”(即洋货)运过黄河到陕、甘、宁、蒙。

【后街1分钟】

西市街镇上的人又叫它“后街”,多的是粮油货栈,西市街的大货栈都是大四合院,上下两层,有的是前后两进,临街还有店面。我们现在看到的荣光店和四十眼窑院,后部都层层爬上山坡去了。在大货栈之间有小山巷,共十三条,现在大家看到的这是百川巷,垂直排列的小巷既为各商号大院提供了交通方便,又有利于泄洪,可以想象当初碛口商人的智慧。由于都是做大买卖的,所以当时碛口街上的“害灾”(方言,指公益性事业所需的花费)一般都在后街起(收),比如唱戏或修桥、修庙等等。在西市街,我重点向大家介绍荣光店、天聚永、四十眼窑院、十义镖局、广生源等。

【荣光店1分钟】

荣光店是当时著名的大型粮油货栈,荣光店的创始人王佩珩的父亲,道光年间人,初到碛口买地的时候,位于黄河边上的房基是一片乱山石坡,原主要价五百两银子,王父嫌贵没买,几天之后,他又要买时,要价涨到八百两,他仍然犹犹豫豫没有买,恰巧他在包头做买卖的的长子佩珩回来,看了这块基地,立即买下来,这时已经出价一千二百两,后来荣光店因为靠近黄河码头且经营有道,生意十分兴隆,到咸丰年间时,王家资产有白银30万两,水地上千亩。荣光店的望河楼是当时货栈老板品茶休闲与监工的地方,伙计们在他的监视下是丝毫不敢偷懒的。

碛口古镇游记篇六

今天,阳光明媚、春风拂面,是个游玩的好日子,我们出发前往美丽而又古老神秘的安昌古镇。

一觉睡到自然醒,一打开窗帘,阳光照得我的眼睛都睁不开了!啊,已经10点多了,匆忙点早饭过后,我们和情情姐姐集合后,就前往安昌古镇了。

导航可能出了些问题,把我们带到了不该去的地方,经过一番波折,终于见到安昌古镇美丽的身影。

一条古街,两边的建筑,让这里显得格外的宁静,时不时传来“扯白糖”的叫卖声,屋顶上的瓦片好像已经在这里待了几十年了吧!阳光星星点点地晒进小胡同里,让人感到温暖舒服!

我们还看见了腊肠的制作过程,先把小肠套在机器上,再把肉用蚌壳压进去,制作好的腊肠盘在大大的脸盆里远远望去就像贪懒的蟒蛇在打哈欠呢!

我们在乌篷船上结束了这一天的旅程。

碛口古镇游记篇七

星期六,我和妹妹还有元宝哥哥去了安昌古镇游玩。

我们的车开了大半个小时到了安昌古镇,我看到这里古色古香的房子、弄堂,各式各样的石桥架在弯弯的小河上,河道里穿梭着一条条的乌篷船,十分古朴迷人。

妈妈告诉我,安昌古镇有着上千年的历史,这里的人家依然保持着传统生活习俗,到处可以看见老绍兴的乡土风情,是号称“绍兴师爷博物馆”的人文景点。

我在妈妈的指点下看到了一年一度的“腊月风情节”,这里的腊肠是最出名的美食,一条条一串串挂在河边、窗前和桥头,看起来诱人极了。我还看到这里处处挂着绍兴传统的酱鸭、鱼干、腊肉,作坊里的人在娴熟地扯白糖、裹粽子、做年糕,这些我都是第一次看见,新奇极了!我和元宝哥哥迫不及待地让妈妈买了刚刚出炉的“扯白糖”,放到嘴里甜甜的很好吃!

妈妈带着我和妹妹,还有元宝哥哥坐了乌篷船,我和妹妹是第一次坐这种绍兴最传统最地道的小船,摇啊摇,摇啊摇,好玩极了。最后我们逛累了,大家一起围坐着品尝了正宗的安昌腊肠、鱼干,还有酱鸭,味道好极了。

这一天我过的很开心!

碛口古镇游记篇八

大理古镇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总会在不知不觉中勾起一些浪漫的人的探寻欲望,而我也是其中一位。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理古镇游记

作文

,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经过整整一个晚上的通宵开车,我们终于来到了大理古城。我们在大理古城旁边吃过早饭,停好了车,就进去大理古城游玩。 大理古城门口有一座又结实又高的城墙,城门上面刻着两个金色的大大的字——大理,城墙上面有一座楼,楼里面就是大理古城了。

前面那个人用棍子举着花球,吸引龙头跟着花球转来转去,后面的龙身和龙尾也跟着一起转,像一条在跳舞的长龙,最后还卷成一团,龙头在中间东张西望,像在找什么似的,威风凛凛。 在大理的最高处,可以看到苍山和洱海,古城就在他们的中间。苍山上面树木茂盛,把整座山封得严严实实的,从山脚下望去,苍山好像直插云霄,奔向天空。 美丽的大理,我喜欢你!

我很小的时候,就看过还珠格格这部电视剧。知道在遥远的大理,景色非常非常美。更不用说星辰密集的夜晚,月亮照着泛着微波的水面,,使水声楚楚动人。水里的红鲤鱼浮到水面上来,它们也想看看这美丽的夜晚。今天,我们就要亲自看看这儿的美景。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那古老的麻石路上,溪水在我们身边慢慢的流着,仿佛把时间静止了。从这里走过的行人,都很安静,我们好象到了古代。古城的房子挨家挨户:墙是用青砖砌成的;屋檐像古代的一样,是飞檐。每家一栋房子,全家人都住在一起。我觉得这里黑黑的,就想看看路灯是什么样的。突然,我看见一个发光的东西,我想:那是路灯吗?我走近一看,果然是的!这盏路灯是用纸包着的外观精美,设计巧妙,非常漂亮。

杨柳被吹得有些颤动,像翩翩起舞的姑娘。流水穿行的地方,还有许多莲花灯,红红的火芯,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也给这里增加了一些浪漫的气氛。

天空中散满了星星,一闪一闪的,非常漂亮。这些美丽的星星,让这个夜晚更美!

车慢慢停下来,我们来到宾馆放好行理,去了大理古城。 大理的一切建筑,都离不开精美的雕刻、绘画装饰。卷草、飞龙、蝙蝠、玉兔,各种动植物图案造型千变万化,栩栩如生。更有“金狮吊绣球”、“麒麟望芭蕉”、“丹凤含珠”、“秋菊太平”等情趣盎然寓意深刻的图案作品。木雕巧匠们还特别擅长作玲珑剔透的三至五层“透漏雕”,多层次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都表现得惟妙惟肖。

不管你走进哪一人家,他们的天井里都砌有花坛,种上几株山茶、缅桂、丹桂、石榴、香椽等乔木花果树。更有人家建有花蓬,种下大片茶花、兰草。大理人的话题里都透着花香。古城里的房屋,都是一两层的矮楼,青瓦屋顶,大红漆面的雕花门窗,连网吧和成人用品店都古色古香的,有着颇为别致的门面。古城那高高城墙上开满了美丽的鲜花,有红的、黄的、粉的……那尖尖的屋顶上有两个小角像古代的房子。

那儿的商品真是琳琅满目,多得数不清,我都看得眼花缭乱,我们看看天气那么冷,就买了一件外衣,看看牦牛牛肉块那么多人买,我们就买了几块尝尝,又看看头巾那么美丽,那么让人动心,我们就买了两块,一块给林汶怡,一块给我。

不知不觉,街上游人少了,只有少数在街头吃晚餐,很是安静。只看见晚上的灯光斜斜照着,落在那青瓦上,照得屋顶上满满的不知名的黄色野草都蒙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煞是好看。

我们在路边买了个云南特产小吃“烧饵块”,是糯米做的面饼烤得鼓了,涂上些辣椒酱、榨菜等作料,夹根油条,包好了再吃,十分美味。

大理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总会在不知不觉中勾起一些浪漫的人的探寻欲望,而我,也是其中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