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全国的《中国好声音》一个月前就以梁博的夺冠结束了。至今,我班同学仍对其是否担当得起“年度最佳好声音”持怀疑态度,用妈妈的话来说,“梁博的夺冠反映了中国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我虽不以为然地回她一句:“那是我国的主要矛盾。”但也不免有些疑虑。
如果真如妈妈所说,梁博的好声音反映了一个时代,一种需求,难道好声音仅仅如此吗?何为好声音?我以为真诚的声音是好声音。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先生,一生杂文无数,《朝花夕拾》、《呐喊》、《野草》等书中不乏被选入课本的名篇,我以为每一篇文章都是鲁迅先生的真情流露,一篇《友邦惊诧论》大谈对学生运动的支持与当权政府的痛斥;一篇《论雷锋的倒掉》写自己对法海的嘲弄;一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又透出铮铮的民族气节来。鲁迅以他真诚的好声音,唤醒了一代人。我以为,经典的声音是好声音。
想当年三十门徒七十二弟子围坐,如饥似渴地听孔子论述儒家哲学,如此之多的人数也能从侧面映证孔子的好声音,这位影响了中国数代人的儒家大师,想必是用平缓而慈祥的语气,将自己对人生社会的感悟一一传授给弟子的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十条孔孟之言,早已进入中学课本,只因为它们历久弥新,在怎样的时代条件下都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同样西方的哲学家们也是一代代聆听老师的好声音,再吸收发展,传给自己的弟子,经典的好声音这样一代代的流传下去,最终成为西方法律、道德的基础。我以为,有深度的声音是好声音。冯小刚导演的《1942》上映在即,语文老师向我们介绍此片时极客观摆出一个个不为我们所知的史实,我们听得大受震撼。
影片以一个美国记者的视角,写中国抗日战争1942年时发生的事,没有艺术渲染,没有个人英雄主义,只有史实,只有真相,只有百姓面对成为一个死的爱国者或者是一个活的亡国奴时的选择。我相信这样的片子上映后必能打动很多人,冯小刚是借电影说出他的声音,有深度的好声音。
拖延了几十年近日愈演愈烈的钓鱼岛事件中,日本的声音在我看来单薄无力。它从不正面用史实,从不真诚地交流,仅仅是浅薄的宣言,实在是荒谬至极。其实我们生活中,父母的声音亦是好声音,它建立在时代的基础上,真诚地,用事实道理与我们交流,我们亦该聆听这样的好声音。寻找好声音,聆听好声音,最终,试图成为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