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印象


听外公说,他是在乐清出生的,后来在市区开了一家小工厂,家才慢慢搬过来。从我这一代起,乐清不常去了,一般一年只去两趟:过年去一趟,拜年;清明去一趟,扫墓。

这两趟其实都很好玩。过年时候去,都是早出晚归,可以在乐清呆上一整天。一早到了乐清,先给住在那儿的长辈们拜年,然后有街坊来串门问好。

小时候去得多些,街坊都认得我,每次见了面总要说:“这不就是黄阿婆的曾孙吗?样子一点儿都没变哟。”中午留在阿太家吃饭,鱼肉早就准备好了,菜却是不用买的。因为老家在农村,家门口就是一望无垠的菜畦,现成的菜拔出几株来洗洗就可以炒着吃了,安全又新鲜。没事时,我也喜欢去帮忙整理菜地,拔杂草时,往往要思考良久才下手,抓了一把,仔细看,却是油菜。

吃完中午饭,阿太会拿出特地准备的(或是去年剩下的)鞭炮给我们玩。长长一串,足有两米多,点的时候都得30厘米长的香去点,不然会炸伤手。这比城里卖的只会发光不会爆炸的小烟花可刺激多了。

清明去的时候,正是初春,万物复苏,墓地上的野草也长势凶猛。大人们手里都是有工具的,有拿钢剪剪的,有拿铲子铲的。我曾经尝试用手去拔,但这并不容易,那草根生得紧,又长刺儿,一不小心还会被刺伤到手。

扫墓扫完了,不忘带点纪念品回家。在山上满眼的绿里四处寻找,那一点红,正是山茶花,不管长在多高处,也要登上去采几束。下了山,路边是整片整片的油菜花海,与家门口短小软弱的不同,这里的高大粗壮,煞是壮观。

周国平先生在书中写过:一位作家曾带几个孩子到野外去看稻田和星星,可是孩子们对此毫无兴趣,他们听着MP3,打着手机游戏,巴不得早点回到电脑前面去。如今步入少年的我,不再有太多时间去乡下了,虽然对记忆中长串的鞭炮和高大的油菜花想念得紧,但心里却也是最惦记那一大堆未完成的作业。周国平先生还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没有童年。生在90年代末的我,还可以偶尔去趟农村的老家,还可以有这样的童年印象,我为自己感到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