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夜幕降临,我家就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这是父亲创办的科技图书室,吸引着村里男女老少前来读书看报。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农家书屋”。
我的父亲今年42岁,1987年,高考落榜后回乡务农,他看到家乡父老乡亲精神文化生活非常单调,科学种田意识十分淡薄,特别是农闲季节,一些年轻人无事可做,不是参与赌博,就是打架,再不搞封建迷信活动。如何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增强法律意识,仅靠自己的力量显然是无济于事的,如果办一个科技图书室就好了。
家里没有积蓄,理解父亲的爹爹一咬牙,毅然卖掉家中唯一值钱的一头猪,又从亲友家借来500元。父亲立即赶往县城购置了500余册的图书和部分报刊,科技图书室终于办起来了。“要治穷根,先要富脑”。这是父亲创办农民科技图书室的初衷。自己必须走在前面,父亲首先运用从书报上学到水产养殖技术,大胆承包了村里的50亩水面搞鱼蟹混养,每年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1997年8月,我家砌起了三上三下大楼房,父亲专门辟出两间办起了报刊阅览室,坚持无偿为农民群众服务。为此,我家每年减少了可做店面的3000多元租金收入。
为了满足乡亲们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父亲针对部分乡亲农闲时打牌赌博、打架斗殴、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有所抬头,去年又投入数千元,购置了法律法规和文学方面的图书近千册充实图书室。目前,父亲的“农家书屋”拥有2000多册可供免费借阅的各类图书,还有可随意阅读新到的《农民日报》、《半月谈》、《农家致富》等10多种报刊。上个月,父亲再次投入9000多元购买电脑、彩电、音响等,上了互联网,以书屋为依托办起农民读书研究会。村民们在这里可以学习科技知识,了解致富信息,寻找致富门路,还可以了解国内外大事,以及党在农村的现行路线、方针、政策。而且,他还办的村史展览室,以音响、图片、文字形式展现了我村历史沿革、物产资源、经济成就和发展远景等等,群众称它是爱国爱乡教育的小阵地,对外宣传的好窗口。
农家书屋的创办,四方乡邻成为直接的受益者。现如今,在我村“读好书,促和谐”蔚然成风,讲科技致富的多了,赌博盗窃的少了;讲移风易俗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讲文明团结的多了,打架斗殴的少了,社会风气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乡亲们都说这与老张的“农家书屋”分不开的。可父亲创办了农家书屋每年至少要减少收入上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