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肯达修女之问不可谓不石破天惊,施图林格博士的回答也耐人寻味,“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相比,应目光长远而非只看到眼前”这平和的答案之下又隐藏了什么?
曾听闻一句话“人正在由动物变成神”我想,在人类还未达到完美的“神”之前,暂且不非要用同类作为代价不可。因为科技创造出了辉煌的文明,人类便很自矜的把自己与动物分了开来,人类离终点尚远,因此,还在路上的人们缺乏家的归宿感,缺乏对自我的认识。在精神世界中,人们如同精神病人一般混乱,不安。“我是谁?”由于对自我判定标准的模糊导致人文发展的滞后,被科技远远甩在了后面。
所谓人文,便是以人为本,关心人权。但是毫无疑问,穷人在这里被牺牲了,做为了筹码来博取未来更大的利益。为了简化问题暂且看成付出小于回报,但是仅这样一个简单的运算就可以把一部分人名正言顺的推向深渊,光明磊落的乍一下看不出任何问题。细一思考,在这里面,必将有个两个前提,首先,我们的快乐,痛苦,甚至生命都是可以量化的,可以现具成具体的某一项数值来进行加减的换算,否则又是怎样得出大于、小于概念?但又有谁可以确切的说出生命具体的价值呢?
其次,穷人是不完全属于自己的,有一部分自然权属于这个社会或政府可以在需要的时候任意剥夺,如此看来,穷人因为连自己都无法拥有岂不成了这个社会的奴隶?天赋人权早在两百多年前便被提出,人人生而平等,人权神圣不可侵犯,那又是谁赋予了变相剥夺生命权的权利呢?
《正义论》中的“黑幕效应”告诉人们只有在不知道自己是什么的时候才能做出最公正的决定。这无疑是告诉了人们做判断时都会带有感情色彩而偏向己方。博士在回答时偏向科学至上的精神而缺少了悲天悯人的情怀,也并非不可理解,然而人文是科技的核心,科技的作用不过是方便人类的生活。但纵观历史,科学方面可谓“江山带有人才出”,人文方面却是凤毛麟角,寥寥无几,我们可以有很多个“张衡”“牛顿”或者“阿基米德”,却只有一个“苏格拉底”,人类已经造出了很多自己无法很好控制的科技成果,例如:原子弹。科技精神如果没有了人文情怀,科技就成了一堆冰冷冷毫无温情可言的机器。当科技仅仅只是科技时,便成了脱缰的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