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根雕
在荒凉的沙土里,或在农人的墙角,
它们在静静的等待,
等待着走完生命的最后旅程:
或成为蝼蚁的巢穴,慢慢枯烂;
或进入炉膛,完成最后的辉煌。
可是,命运的安排也有例外:
枯枝能登上大雅之堂,
断木和书籍共列一橱。
它们被请上了桌子,素面朝天。
经过了一番审视和揣摩,
命运由此改变。
它们将被仔细的雕琢,
为的是扮演人们想象中的角色。
锯子,剪刀,小斧头
统统用上:
这儿要削去一块,
那儿用火稍微烤一下,
弯曲的更加柔美!
上面再加上一节,
为了伸展的更加诱人!
两小块凸瘤被仔细的磨光,
权当少女的'乳房;
残留的细枝稍加修整和剪接,
成了跳跃着的双腿和
舞动着的两臂。
这一块像马,那一段像鹿,
左边是寿星,右边是财神。
似是而非,全凭想象。
涂上厚厚的桐油,
为的是遮住和阻断腐朽,
再抹上点漆,
看起来更加光鲜。
朽木可雕,
因为有一点像个什么。
断枝再造,
因为可以模仿个什么。
为了满足人的猎奇心理,
为了证明人的高雅风趣,
腐朽成为再造艺术的桥梁。
当夜幕降临,
橱窗里的“艺术品”昏暗朦胧,
朽木枯枝演绎的美丽似乎不再,
张牙舞爪的样子,
就像埃及的木乃伊复活。
干枯的身躯裹着华丽的外套,
僵硬的嘴唇涂抹着猩红唇膏。
……
这或许也是艺术。
我情愿在白天欣赏。
毕竟,
明亮的阳光能尽量遮盖
腐朽的气息!
《根雕眼镜》阅读及答案
①我从邮局取回一个邮包。那是我的一个搞雕塑的学生寄来的,里面放着一副由树根雕成的眼镜,非常精美。我心中一动——这么多年了,他还记着那件事?
② 那是20年前,我在一个小城市的中学任教。他来自农村,在学校住读。高一时他的成绩在班上遥遥领先,可到了高二下学期,他的成绩却下降不少。这让我觉得很奇怪,因为这个孩子虽然来自农村,却自尊自强,学习非常努力,从不肯落在别人后面。我试着找他谈了几次话,想问出原因,可他总是低着头,红着脸,嗫嚅着不肯说什么。
③后来我问了一位和他很要好的同学,才知道他最近一段时间总是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他曾去医院检查了一下视力,居然两眼都近视到400度了。
④我思虑了几天。他家中比较贫困,显然他是不忍心向父母开口要钱配眼镜。我拿钱给他配一副眼镜并不难,但让这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接受却不是件容易的事。他对别人的同情怜悯一向特别敏感,稍有不慎,便会使他的心灵受到伤害。
⑤ 一周后的一个星期天,我约他到我寝室来,说要给他补习一下古文。我认真地为他讲了一会儿,便起身假装到书架上找资料,顺便碰掉了那副早已准备好的眼镜,然后漫不jīng经心地说:“哎,我这东西太多了,乱七八糟的,好多以前的东西还堆在这儿呢。”看到他正抬头望着我,我便说:“哦,你看,这是我前几年配的眼镜,一直没戴,结果现在都不合适了。你戴上试试,让老师看看好不好看!”说着,我把眼镜递给了他,又回过身继续在书架上找东西。
⑥再回头,他已经戴上眼镜,正在翻看我的教学辅导书。
⑦“不错啊,很像个大学者哦!感觉怎么样?”
⑧“我觉得……挺清楚的。”
⑨“那太好了,你正好戴着它吧,连眼镜盒也拿去吧,省得放在这儿占地方。”我心中一阵暗喜。
⑩“老师,我……”
?“怎么?嫌我的眼镜不好啊?”我假装有些生气地说,“都没怎么戴过,还挺新的呢。”
?“没,没有。”他红了一下脸,不再作声了。
?后来,他的成绩又如同以前一样优秀了。他顺利地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如今已是著名的雕塑家……
? 时隔多年,我教过的学生一批又一批,这件事情我几乎已经忘记了,直到收到这个邮包。在邮包里有他的一封信,信中写道——“20年前,您送我的.那副眼镜让我能够看清黑板,而夹在您教学辅导书里的记有我近视度数的纸条,则让我看清了您的良苦用心。您让我体会到了人间真情,更安抚了我稚嫩自卑的心灵。这副根雕眼镜是我酝酿多年的作品,现在敬献给您。它不是一副眼镜,而是我感恩的心……”
【第20句】: 完成下列两题(4分)
(1)根据第⑤段的拼音写出汉字。 漫不jīng( ) 心
(2)第?段中破折号可以用 (标点符号)替换。(2分)
【第21句】: 第①段中说“他还记得那件事”,“那件事”的起因是 ,经过是 ,
结果是 。(6分)
【第22句】: 第?段我“假装”生气的原因是 (4分)。
【第23句】: 结合第⑤段,具体分析文中老师的形象。(4分)
【第24句】: 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采用倒叙的叙事结构,避免了结构单调,是文章富有悬念。
B.本文通过“根雕眼镜”写出了教师对学生细致入微的关心和帮助。
C.本文标题“根雕眼镜”既是线索贯穿全文,有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
D.本文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亲切感。
参考答案:
【第20句】:(1)经(2)冒号(:)
【第21句】:发现学生的成绩下降 知道真相,用巧妙的方式送给他一副眼镜 那个学生的成绩 又恢复如初,并考上一所名牌大学
【第22句】:担心学生不愿接受老师的帮助;呵护(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意到即可)
【第23句】:略(考点:能概括出老师形象的词语2分,能结合老师的行为加以分析2分。)
【第24句】:C
根雕眼镜 阅读答案
①我从邮局取回一个邮包。那是我的一个搞雕塑的学生寄来的,里面放着一副由树根雕成的眼镜,非常精美。我心中一动——这么多年了,他还记着那件事?
② 那是20年前,我在一个小城市的中学任教。他来自农村,在学校住读。高一时他的成绩在班上遥遥领先,可到了高二下学期,他的成绩却下降不少。这让我觉得很奇怪,因为这个孩子虽然来自农村,却自尊自强,学习非常努力,从不肯落在别人后面。我试着找他谈了几次话,想问出原因,可他总是低着头,红着脸,嗫嚅着不肯说什么。
③后来我问了一位和他很要好的同学,才知道他最近一段时间总是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他曾去医院检查了一下视力,居然两眼都近视到400度了。
④我思虑了几天。他家中比较贫困,显然他是不忍心向父母开口要钱配眼镜。我拿钱给他配一副眼镜并不难,但让这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接受却不是件容易的事。他对别人的同情怜悯一向特别敏感,稍有不慎,便会使他的心灵受到伤害。
⑤ 一周后的一个星期天,我约他到我寝室来,说要给他补习一下古文。我认真地为他讲了一会儿,便起身假装到书架上找资料,顺便碰掉了那副早已准备好的眼镜,然后漫不经心地说:“哎,我这东西太多了,乱七八糟的,好多以前的东西还堆在这儿呢。”看到他正抬头望着我,我便说:“哦,你看,这是我前几年配的眼镜,一直没戴,结果现在都不合适了。你戴上试试,让老师看看好不好看!”说着,我把眼镜递给了他,又回过身继续在书架上找东西。
⑥再回头,他已经戴上眼镜,正在翻看我的教学辅导书。
⑦“不错啊,很像个大学者哦!感觉怎么样?”
⑧“我觉得……挺清楚的。”
⑨“那太好了,你正好戴着它吧,连眼镜盒也拿去吧,省得放在这儿占地方。”我心中一阵暗喜。
⑩“老师,我……”[革 命:教+改.先,锋。网JGX.FW]
⑾“怎么?嫌我的眼镜不好啊?”我假装有些生气地说,“都没怎么戴过,还挺新的呢。”
⑿“没,没有。”他红了一下脸,不再作声了。
⒀后来,他的成绩又如同以前一样优秀了。他顺利地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如今已是著名的雕塑家……
⒁时隔多年,我教过的学生一批又一批,这件事情我几乎已经忘记了,直到收到这个邮包。在邮包里有他的一封信,信中写道:“20年前,您送我的那副眼镜让我能够看清黑板,而夹在您教学辅导书里的记有我近视度数的纸条,则让我看清了您的良苦用心。您让我体会到了人间真情,更安抚了我稚嫩自卑的.心灵。这副根雕眼镜是我酝酿多年的作品,现在敬献给您。它不是一副眼镜,而是我感恩的心……”
【第1句】:为了不使“他”的心灵受到伤害,“我”思虑了几天,“巧妙地”送给“他”一副眼镜。请根据第⑤—段内容,将故事情节简要概括出来。(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句】:在文中找出与第⒁段画线内容相呼应的句子。(2分)
【第3句】:第⑧、⑩、段写了“他”的三句话,分别说说这三句话写出“他”当时怎样的心理。(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句】:文章结尾处写道,“它不是一副眼镜,而是我感恩的心……”这句话饱含深情,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感恩的心”给你的启示。(不超过80字)(3分)
参考答案:
【第1句】:示例:(1)我有意碰掉眼镜(2)我让他试戴眼镜(3)我劝他接受眼镜(4)他接受了眼镜(意思正确即可)
【第2句】:(他)正在翻看我的教学辅导书。
【第3句】:示例:(1)感激老师(2)想推托又不好开口 (3) 怕伤害老师(意思正确即可)
【第4句】:示例:文章讲述了一位老师巧妙地送给学生一副眼镜,使学生受益终生、心存感激的故事,这使我想起一次考试中,我的钢笔不知怎么写不出字来,当我着急地抬起头时,监考老师已将一支钢笔递到我的面前,我非常感动。由此我想到,得到别人的帮助,要心存感激,要有一颗感恩之心。(“启示”也可以从老师角度作答:帮助他人时,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让他人能够接受,不伤害别人。)
根雕眼镜阅读答案
【原文】
根雕眼镜
①我从邮局取回一个邮包。那是我的一个搞雕塑的学生寄来的,里面放着一副由树根雕成的眼镜,非常精美。我心中一动——这么多年了,他还记着那件事?
②那是20年前,我在一个小城市的中学任教。他来自农村,在学校住读。高一时他的成绩在班上遥遥领先,可到了高二下学期,他的成绩却下降不少。这让我觉得很奇怪,因为这个孩子虽然来自农村,却自尊自强,学习非常努力,从不肯落在别人后面。我试着找他谈了几次话,想问出原因,可他总是低着头,红着脸,嗫嚅着不肯说什么。
③后来我问了一位和他很要好的同学,才知道他最近一段时间总是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他曾去医院检查了一下视力,居然两眼都近视到400度了。
④我思虑了几天。他家中比较贫困,显然他是不忍心向父母开口要钱配眼镜。我拿钱给他配一副眼镜并不难,但让这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接受却不是件容易的事。他对别人的同情怜悯一向特别敏感,稍有不慎,便会使他的心灵受到伤害。
⑤一周后的一个星期天,我约他到我寝室来,说要给他补习一下古文。我认真地为他讲了一会儿,便起身假装到书架上找资料,顺便碰掉了那副早已准备好的眼镜,然后漫不jīng经心地说:“哎,我这东西太多了,乱七八糟的,好多以前的东西还堆在这儿呢。”看到他正抬头望着我,我便说:“哦,你看,这是我前几年配的眼镜,一直没戴,结果现在都不合适了。你戴上试试,让老师看看好不好看!”说着,我把眼镜递给了他,又回过身继续在书架上找东西。
⑥再回头,他已经戴上眼镜,正在翻看我的教学辅导书。
⑦“不错啊,很像个大学者哦!感觉怎么样?”
⑧“我觉得……挺清楚的。”
⑨“那太好了,你正好戴着它吧,连眼镜盒也拿去吧,省得放在这儿占地方。”我心中一阵暗喜。
⑩“老师,我……”
11“怎么?嫌我的眼镜不好啊?”我假装有些生气地说,“都没怎么戴过,还挺新的呢。”
12“没,没有。”他红了一下脸,不再作声了。
13后来,他的成绩又如同以前一样优秀了。他顺利地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如今已是著名的雕塑家……
14时隔多年,我教过的学生一批又一批,这件事情我几乎已经忘记了,直到收到这个邮包。在邮包里有他的一封信,信中写道——“20年前,您送我的那副眼镜让我能够看清黑板,而夹在您教学辅导书里的记有我近视度数的纸条,则让我看清了您的良苦用心。您让我体会到了人间真情,更安抚了我稚嫩自卑的心灵。这副根雕眼镜是我酝酿多年的作品,现在敬献给您。它不是一副眼镜,而是我感恩的心……”
【问题】
【第20句】:完成下列两题(4分)
(1)根据第⑤段的'拼音写出汉字。
漫不jīng( )心
(2)第14段中破折号可以用【 】(标点符号)替换。(2分)
【第21句】:第①段中说“他还记得那件事”,“那件事”的起因是【 】,经过是【 】,结果是【 】。(6分)
【第22句】:第11段我“假装”生气的原因是【 】(4分)。
【第23句】:结合第⑤段,具体分析文中老师的形象。(4分)
【第24句】: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采用倒叙的叙事结构,避免了结构单调,是文章富有悬念。
B.本文通过“根雕眼镜”写出了教师对学生细致入微的关心和帮助。
C.本文标题“根雕眼镜”既是线索贯穿全文,有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
D.本文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亲切感。
【参考答案】
【第20句】:(1)经
(2)冒号(:)
【第21句】:发现学生的成绩下降
知道真相,用巧妙的方式送给他一副眼镜
那个学生的成绩又恢复如初,并考上一所名牌大学
【第22句】:担心学生不愿接受老师的帮助;呵护(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意到即可)
【第23句】:略(考点:能概括出老师形象的词语2分,能结合老师的行为加以分析2分。)
【第24句】: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