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佥事招饮于城西门燕山亭
高佥事招饮于城西门燕山亭。清代。刘鹗。 步出城西门,晴日光离离。不知春浅深,绿叶含晓滋。感兹时物变,但恐毛发衰。徘徊燕山亭,胜友相追随。鲜鲜棠梨花,灼灼丁香蕤。节序固已晚,聊复折一枝。缅怀古之人,俯仰令心悲。草玄良自苦,献璞宁非痴?何如即时酒,歌我浮云诗。渔人发清响,远过竹与丝。风吹罗衣裳,为子舞僛僛。微酣剧谈笑,倒景已莫追。为乐慎勿极,苟无负良时。
[清代]:刘鹗
步出城西门,晴日光离离。不知春浅深,绿叶含晓滋。
感兹时物变,但恐毛发衰。徘徊燕山亭,胜友相追随。
鲜鲜棠梨花,灼灼丁香蕤。节序固已晚,聊复折一枝。
缅怀古之人,俯仰令心悲。草玄良自苦,献璞宁非痴?
何如即时酒,歌我浮云诗。渔人发清响,远过竹与丝。
风吹罗衣裳,为子舞僛僛。微酣剧谈笑,倒景已莫追。
为乐慎勿极,苟无负良时。
步出城西門,晴日光離離。不知春淺深,綠葉含曉滋。
感茲時物變,但恐毛發衰。徘徊燕山亭,勝友相追随。
鮮鮮棠梨花,灼灼丁香蕤。節序固已晚,聊複折一枝。
緬懷古之人,俯仰令心悲。草玄良自苦,獻璞甯非癡?
何如即時酒,歌我浮雲詩。漁人發清響,遠過竹與絲。
風吹羅衣裳,為子舞僛僛。微酣劇談笑,倒景已莫追。
為樂慎勿極,苟無負良時。
展开阅读全文 ∨
唐代·刘鹗的简介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
► 刘鹗的诗(249篇) 〕
明代:
霍与瑕
二月多烟三月风,山花多是满冈红。一囊收取春光尽,付与奚奴寄大同。
二月多煙三月風,山花多是滿岡紅。一囊收取春光盡,付與奚奴寄大同。
宋代:
孔平仲
驱马汴河西,从此游帝乡。瞻言驿堠短,喜及春日长。
碧瓦映茅茨,人烟密相望。刍茭足供马,亦有酒可尝。
驅馬汴河西,從此遊帝鄉。瞻言驿堠短,喜及春日長。
碧瓦映茅茨,人煙密相望。刍茭足供馬,亦有酒可嘗。
清代:
邓汉仪
白狼山下白三郎,酒后偏能说战场。飒飒悲风飘瓦砾,座间人似到昆阳。
白狼山下白三郎,酒後偏能說戰場。飒飒悲風飄瓦礫,座間人似到昆陽。
宋代:
王十朋
目逆神仙路,丹成未暇跻。雪深封佛垄,云暗锁桃溪。
流水无还有,乱山高复低。欲寻刘阮洞,归路恐成迷。
目逆神仙路,丹成未暇跻。雪深封佛壟,雲暗鎖桃溪。
流水無還有,亂山高複低。欲尋劉阮洞,歸路恐成迷。
清代:
蒋士铨
别燕云软红尘土,板舆一两轻御。梦魂先到江南岸,画取尚书词句。
红几数、待小建,花坊碎锦亲题署。黄莺相遇,认旧日使君,朱陈村里,乍暖劝农路。
别燕雲軟紅塵土,闆輿一兩輕禦。夢魂先到江南岸,畫取尚書詞句。
紅幾數、待小建,花坊碎錦親題署。黃莺相遇,認舊日使君,朱陳村裡,乍暖勸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