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庾信的诗 > 怨歌行

怨歌行

[南北朝]:庾信

家住金陵县前,嫁得长安少年。

回头望乡泪落,不知何处天边?

胡尘几日应尽?汉月何时更圆?

为君能歌此曲,不觉心随断弦!

怨歌行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家住在江南水乡金陵边,嫁给了长安少年。

回首故乡双泪落,群山遮眼不知在哪边。

战争何时能完结,明月何时能再圆?

吟成这首怨曲向君弹唱,不觉心凄弦也断。

注释

怨歌行属乐府曲名,属《相和歌·楚调曲》。

金陵:古邑名,今南京的别称。战国楚威王七年(前333年)灭越后在今南京清凉山(石城山)设金陵邑。

长安少年:西汉武帝时,多选良家少年宿卫建章宫,这些人便有“羽林少年”、“长安少年”等称呼。

何处天边:指远在天边的故乡。

胡尘:泛指中原与北方及西方各少数民族的战事。尽:指战事平息。

此曲:指这首《怨歌行》曲。

断弦:弦断。“心随断弦”指心随断弦而碎,表示悲痛到了极点。

参考资料:

1、邓魁英,袁本良主编.《古诗精华》:巴蜀书社,2000.4:第930页

2、郑在瀛 张声启主编.《中国历代爱情诗萃》: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01月第1版:第131页

怨歌行创作背景

  梁元帝承圣三年(554年),庾信奉命出使西魏,抵达长安不久,西魏攻克梁都城江陵,元帝被杀,梁朝覆灭,而他被迫留在长安。北周取代西魏后,他又被北周留用。在当时,金陵是南朝的国都,长安是北朝西魏和北周的京城。庾信被迫羁留北朝,虽然受到西魏和北周的礼遇,优居高位,但故国之思和乡关之念却时时折磨着他的心灵,使他痛苦不堪。此诗即借女子自伤远嫁,来抒写自己内心的苦闷和对南方故园的思念之情。

参考资料:

1、陈君慧主编.《古诗三百首》:北方文艺出版社,2013.01:第336页

2、王筱云、韦风娟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分类集成 1 诗歌卷 1》.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12:第446页

怨歌行鉴赏

  开头两句,以本住南朝京城金陵(即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而不意远嫁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的女子,比拟自己本为南朝忠贞之臣,却于政局突变中误陷异域,羁留于北朝京城。一“住”一“嫁”,衔接紧凑,出语天然;但,是喜是悲,尚未分明。于是逗起悬念,引人观瞻。

  紧接着三四两句,用“泪落”这一饱含激动情态的特有形象,回答并肯定了是悲而非喜的前面悬念;又以“何处天边”的疑问,拓开了绵远而深沉的想象与思念。由“金陵”而至“长安”,地域虽远,但都属于京都大邑,相比于荒漠苦野,犹未见其太大的不幸。申之以“不知何处天边”,就把女子(诗人自己的喻体)身在长安却终日向故乡引颈远望,望眼欲穿,终究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心态,鲜明地突现于画面。魏晋时期人们有“举目见日,不见长安”(见《世说新语·夙惠》)的说法,以“日下”喻京都。这里诗人却反拨为身居京都长安而远望天边故乡,仿佛那遥远而又分明的“天边”,才是真正的“日下”,形成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引发力。

  五六两句,以“胡尘”与“汉月”并举,对仗工整,精警显豁。用一贬意分明的“尘”埃,笼括北方“胡”地;又用一美感鲜朗的“圆”“月”,象征南方的祖国。并进而一呼“应尽”,一盼“更圆”,于委婉中流溢着激越之情,在期望中潜孕着愤慨之意,产生含蓄而又深切的美学效应。

  最后两句,以“君”这一为自己热恋苦思之人,象征南方祖国,并表明自己正为祖国而动情歌唱;由于异乎寻常的心情激动,在洒泪悲歌的同时,竟不知不觉地将伴奏的琴弦拨断了。以“断弦”收结,不仅使人目睹其形,亦能令人耳闻其声,还能触发人们的绵缈思绪:弦虽断而弦上之音仍余韵袅袅,回荡空间,萦绕心头,……可谓涵不尽之幽思如在眼前。

庾信简介

唐代·庾信的简介

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 ► 庾信的诗(453篇)

猜你喜欢

子陵祠下再赋一首

明代区大相

吾观严子陵,岂缺经世务。玄纁三往反,始识洛阳路。

亲劳万乘问,不肯回头顾。偃仰帝座上,卧起道情愫。

渔庄

元代岳榆

文竿比目出清波,翠袖香醪金叵罗。

凉月团团当槛白,秋花冉冉隔帘多。

月夜登燕子矶

清代马鼎梅

风涛自吐吞,今古向谁论。山欲截江住,云思挟月奔。

潮汹瓜步阔,峰拥秣陵尊。多少登临客,都无名姓存。

题董邦达西湖画册十四幅 其一 昭庆寺

弘历

招提湖北角,阅武便曾过。碧篆消新火,青松拿老柯。

客心惜颓废,僧意冀檀那。欲拟从其愿,民财虑费多。

昆岩

宋代林景熙

神斧何年凿,南山片石盘。

玉藏仙笥古,翠落县门寒。

山居二十咏 其十三 双鱼

宋代洪适

犀角透鱼龙,石肌蕴星斗。亦有无情花,枝头鱼贯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