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曾几的诗 > 三衢道中

三衢道中

[宋代]:曾几

三衢道中译文及注释

译文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注释

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参考资料:

1、陈衍 选编,沙灵娜,陈振寰 译注 .宋诗精华录全译(上、下)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9-3-1 :第591-592页 .

三衢道中创作背景

  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抒写诗人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

参考资料:

1、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 1987.12(2012.7重印) : 第798-799页 .

三衢道中鉴赏

  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是一首纪行诗,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

  诗还有个特点,就是通过对比融入感情。诗将往年阴雨连绵的黄梅天与眼下的晴朗对比;将来时的绿树及山林的幽静与眼前的绿树与黄莺叫声对比,于是产生了起伏,引出了新意。全诗又全用景语,浑然天成,描绘了浙西山区初夏的秀丽景色;虽然没有铺写自己的感情,却在景物的描绘中锲入了自己愉快欢悦的心情。

  曾几虽然是江西诗派的一员,但这首绝句写得清新流畅,没有江西诗派生吞活剥、拗折诘屈的弊病。他的学生陆游就专学这种,蔚成大家。

曾几简介

唐代·曾几的简介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 ► 曾几的诗(436篇)

猜你喜欢

苍松轩

明代张宁

种竹绕轩居,清素聊自爱。虽无桃李颜,不改冰霰态。

孤松色不殊,六月寒尚在。倏然三径幽,凝碧如有待。

与匀道人蔬饭作两绝句 其一

宋代朱松

道人一计了平生,肯笑寒儒不糁羹。若识先生晚食肉,万钱何处著膻腥。

怀贤诗·韩学士菼

清代徐元文

矫矫韩学士,高视薄浮壒。寡虑泊无营,立言道所赖。

痛饮非徒然,寄赏不在外。物情任回遹,揽古意自泰。

安乐窝中吟 其六

宋代邵雍

安乐窝中春不亏,山翁出入小车儿。水边平转绿杨岸,花外就移芳草堤。

明快眼看三月景,康强身历四朝时。凤凰楼下天津畔,仰面迎风倒载归。

六祖赞

释法薰

腰石碓坊舂,不识一丁字。无树亦无台,犹传钵袋子。

送宽堂赴南外判宗

宋代释居简

教欲明南国,无如小召公。埙篪后先奏,鲁卫古今同。

特操银潢远,清班玉笋空。洛阳潮雪外,脚脚是华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