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知无不言,言无不听 | 说的人,凡是知道的无不说出,听的人,没有一句话不接受。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9回:“此时素臣正在得君,真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听。旬月之内,把在京在外贪官污吏参劾殆尽。” |
洗耳恭听 | 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视听对方说话;恭:恭敬地。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请大王试说一遍,容小官洗耳恭听。” |
收视反听 | 不视不听。指不为外物所惊扰。 | 晋·陆机《文赋》:“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 |
听微决疑 | 微:隐微。注意细微的情节,解决疑难的问题。形容思想缜密,善于通过听察解决疑难。 | 《鹖冠子·天则》:“圣王者有听微决疑之道,能屏谗权实。” |
反听收视 | 不听不视。指不为外物所惊扰。 | 宋˙范仲淹《蒙以养正赋》:“务实去华,育德之方斯在;反听收视,养恬之义相应。” |
偏听偏信 | 偏:只注重一方面。只听信一方面的话;就以为真;指处理问题态度不公正;方法不妥当。 | 汉 王符《潜夫论 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
耳听是虚,眼见为实 | 虚:虚假。听到的不足信,亲眼看到的才真实可靠。 | 《星火燎原 跨上新的高度》:“那时我还缺乏理解,但是也晓得大部分同志习惯于‘耳听是虚,眼见为实’,‘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
道听途说 | 道、途:路。路上听说来的;又在路上传播。指随便传说不可靠的消息;或指没有根据的消息。 |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
隔壁听话 | 见“隔壁听”。 | 明·唐顺之《答王遵岩书》:“盖非特文章气节平生所劼力而事者,既于真性不切及所闻于经书师友与意见之所窥测,而自以为道者,亦竟如隔壁听话,全无交涉。” |
唯命是听 | 是命令就服从,不敢有半点违抗。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听。” |
听其自便 | 听:听任。听任它自然发展与行动。 | 清·薛福成《请豁除旧禁招徕华民疏》:“中国出洋之民数百万,粤人以佣工为较多,其俗里虽贱视之,尚能听其自便,衣食之外,颇积余财。” |
听天由命 | 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作主观努力;这是一种宿命论思想。听:任凭;由:顺随。 | 清 无名氏《说唐》:“公主遵兄之命,在彩楼上,抛球择婿,对天祝道:‘姻缘听天由命。’” |
牧豕听经 | 一面放猪,一面听讲。比喻求学努力。 | 《后汉书·承宫传》:“少孤,年八岁为人牧豕。乡里徐子盛者,以《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息庐下,乐其业,因就听经,遂请留门下,为诸生拾薪。” |
俯首听命 | 俯:低下;首:头;脑袋。低着脑袋听从命令。形容驯服顺从的样子。 | 汉 焦赣《易林 兑之否》:“俯伏听命,不敢动摇。” |
骇人听闻 | 骇:惊吓;震惊。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 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答詹师书》:“浙中近年怪论百出,骇人听闻,坏人心术。” |
听人穿鼻 | 听:任凭;穿鼻:牛鼻子穿桊。比喻听凭别人摆布。 | 《南史 张弘策传》:“徐孝嗣才非柱石,听人穿鼻。” |
危言悚听 | 危言:使人吃惊的话。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 | 梁启超《米禁危言》:“我国民勿以吾为危言悚听也。” |
收视返听 | 收:停止;返:还。不视不听。指人对事物的看法不为外物所惊扰。 | 梁启超《新民说》:“其祈焉则必收视返听,清其心以对越于神明。” |
听之任之 | 任凭事物存在发展而不去过问。听:听凭;之:文言代词;代人或事物。 | 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见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愤恨,不劝告,不制止,不解释,听之任之,这是第八种。” |
危言耸听 | 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耸听:使人听了吃惊;危言:使人吃惊的话。 | 宋 吕祖谦《吕东莱文集》:“意者危言骇世,姑一快胸中之愤耶!” |
混淆视听 | 故意用假象或谎话迷惑人;使人产生错觉;不易分辨真伪和是非。 | 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显示出一种极左的面貌,来忧乱阵容,混淆视听。” |
甜蜜动听 | 悦人的甜美。 | |
言之谆谆,听之藐藐 | 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 | 《诗经 大雅 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
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 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 清·文康《新儿女英雄传》:“强盗的本领,讲的是观六路,耳听八方。” |
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 比喻只是口头说说,没有实际行动。 |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三章:“一去就是好些年,说要回来,总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
惟命是听 | 叫做什么,就做什么。谓绝对服从。 | 西汉·司马迁《越王勾践世家》:“今君王举玉趾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 |
帘窥壁听 | 帘:布帘;窥:偷看;壁:墙壁;听:偷听。指窃听与偷看。 | 宋 何坦《西畴常言》:“步远则有前导,燕坐则毋帘窥壁听。” |
听见风就是雨 | 刚听到一点儿风声,就当要下雨了。形容听到一点风声就竭力附和渲染。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五回:“他们做都老爷的,听见风就是雨,皇上原许他风闻奏事,说错了又没有不是的。” |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 | 说话的人不是有心的,听话的人却认真计较。 |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言者无意,听者有心,这句话正触着阿珠的‘隐痛’,要想保持平静也不可能了。” |
天高听卑 | 卑:低下。原指上天神明可以洞察人间最卑微的地方。旧时称好的帝王了解民情。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宋微子世家》:“天高听卑。君有君人之言三,荧惑宜有动。” |
牛听弹琴 | 比喻听不懂。 | 瞿秋白《乱弹》:“现在,‘治于人的小人’,要想在无线电的播音里去听清楚昆曲的平上去入,自然是牛听弹琴,一窍不通了。” |
狐听之声 | 指冰下水流之声。 | 《水经注·河水一》引《述征记》:“冰始合,车马不敢过,要须狐行,云此物善听,冰下无水乃过,人见狐行方渡。”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狐之为兽,又多猜疑,故听河冰无流水声,然後敢渡。” |
妄言妄听 | 妄:不实。说得人随便说,听的人随便听,都不认真看待。 | 先秦 庄周《庄子 齐物论》:“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亦以妄听之。” |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 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藐藐:疏远的样子。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形容徒费口舌。 | 《诗经 大雅 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
听其自然 | 听任它自然发展;不去过问。形容放任自流。也指尊重客观规律。听:听凭。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8回:“王玉辉也不懊悔,听其自然,每日在牛公庵看书。” |
耳听是虚,眼见是实 | 虚:虚假。听到的不足信,亲眼看到的才真实可靠。 | 京剧《串龙珠》第十场:“有道是耳听是虚,眼见是实。千岁莫要屈赖好人。” |
且听下回分解 | 分解:叙述。宋元以来章回小说结束语。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毕竟史进与三个头领怎地脱身,且听下回分解。” |
娓娓动听 | 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娓娓:说话连续不倦的样子。 | 清 黄云鸿《福惠全书 刑名部》:“若言入耳,娓娓可听。” |
言听计行 | 同“言听计从”。 | 《新唐书·魏知古卢怀慎传赞》:“观玄宗开元时,厉精求治,元老魁旧,动所尊惮,故姚元崇、宋璟言听计行,力不难而功已成。” |
倾耳细听 | 侧耳留意而听。 | |
听而不闻 | 闻:听。听了跟没听到一样。形容不关心,不在意。 |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
耳视目听 | 用耳朵看,用眼睛听。三代道家荒唐地认为视听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 |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老聃之弟子有亢仓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视而目听。” |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 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 汉 王符《潜夫论 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
耸人听闻 | 耸:引起注意;使人吃惊。指故意夸大事实或作过于激动的表情;使人听到或看了感到震惊。 | 清 恽敬《杂记》:“豫章大镇,或书有不可达者,故托辞为此;抑为州将者,以此耸人听闻,豫绝系援,皆未可知。” |
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 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
迷惑视听 | 使人耳目迷乱。比喻以错误的言论欺骗社会,毒害群众。 | 萧作霖《复兴社述略》:“这是因为当时我们毕竟还不敢公然承认我们主张实行法西斯主义,还是觉得抱着三民主义这块招牌较能迷惑视听。” |
道听涂说 | 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 《论语·阳货》:“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
闭目塞听 | 塞:堵塞。闭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听。形容对外界事物全不了解。 | 东汉 王充《论衡 自纪》:“闭明塞聪,爱精自保。” |
言听计从 | 听:听从;从:依从。说的话都相信;出的主意、计谋都采纳。形容对某个人十分信任。也作“言听计用”。 | 《魏书 崔浩传》:“属太宗为政之秋,值世祖经营之日,言听计从,宁廓区夏。” |
耳听八方 | 八是四方(东西南北)和四隅(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总称。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灵敏机警。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
观化听风 | 谓希望看到良好的政治教化。 | 《汉书·张敞传》:“今天子以盛年初即位,天下莫不拭目倾耳,观化听风。”颜师古注:“言改易视听,欲急闻见善政化了。” |
听其自流 | 指不加约束、引导,听任自由发展。 | 《淮南子 修务训》:“听其自流,待其自生,则鲧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 |
不堪视听 | 堪:可,能。言辞污秽,行为卑劣,不能看与听。 | 严复《论中国之阻力与离心力》:“其菲薄揶揄,不堪视听。” |
听命由天 | 听:任凭;由:顺随。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4卷:“不若放宽了心度日去,听命由天。” |
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 教诲不倦的样子。藐藐:疏远的样子。讲的人不知疲倦,听的人若无其事。形容徒费唇舌。 | 《诗 大雅 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
姑妄听之 | 姑:姑且;妄:随便。姑且随便听听;不一定就相信。 | 庄周《庄子 齐物论》:“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以妄听之。” |
偏听偏言 | 偏:只注重一方面。只听信一方面,指处理问题态度不公正,方法不妥当。 | 汉 王符《潜夫论 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
听其言观其行 | 听一个人说什么,又看他做什么。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31回:“自以为举世可欺,听其言而观其行,殊不知肺肝如见。” |
听其言而观其行 | 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
娓娓可听 | 娓娓:说话连续不倦的样子。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 | 清·朱彝尊《曝书亭记·寄礼部韩尚书》:“谨令其叩讲席,归沐之暇,试进而讨论,其言颇娓娓可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