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报的成语

有关报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报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用公道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春秋·鲁·孔丘《论语·宪问》:“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报雠雪恨报冤仇以洗雪心中之恨。参见“报仇雪恨”。元 杨显之《酷寒亭》楔子:“存得堂堂七尺身,也不敢望遂风云,报雠雪恨。”
恩将仇报将:拿;把;报:报答。受了别人的恩惠却用仇恨来报答。形容忘恩负义。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亏这官人救了性命,今反恩将仇报,天理何在!”
报仇雪恨雪;洗刷;除去;恨:怨恨。报冤仇;解怨恨。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58回:“滥官害民贼徒,把我全家诛戮,今日正好报仇雪恨!”
以直报怨以公道对待有怨恨的人。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施恩望报施:给予;报:报答。给予人恩惠,期望得到报答。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可都是那个甚么施恩望报,不望报的这个脾气闹的!”
通风报信把对立双方中一方的机密暗中告诉另一方。清 颐琐《黄绣球》第20回:“那掌柜的说他恶毒,跟手叫送棺材到陈府上去的通风报信,一面地保就在内看守了这掌柜的。”
恶有恶报做坏事的人会得到不好的报应。指因办坏事而自食其果。南朝·梁·萧衍《新酒肉文》:“行十恶者,受于恶报;行十善者,受于善报。”
善有善报善:好的。报:报应。做好事必有好的报答。常与“恶有恶报”连用。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一回:“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投桃报李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诗经 大雅 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报本反始报:报答;本:根源;反:回到;始:开始。指受恩思报,不忘所自。西汉 戴圣《礼记 郊特牲》:“唯社,丘乘共粢盛,所以报本反始也。”
因果报应因果:原因和结果。佛教迷信,认为今生种什么因,来生结什么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唐 慧立本《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第七卷:“唯谈玄论道,问因果报应。”
以怨报德怨:仇恨;报:报答;回报;德:恩惠。指忘恩负义;反而加害于人。《国语 周语中》:“以怨报德,不仁。”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谓行善和作恶到头来都有报应。《缨络经 有行无行品》:“又问目连:‘何者是行报耶?’目连白佛言:‘随其缘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报仇心切急于要报仇雪恨。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6卷:“踌躇千百万遍,终是报仇心切,只得宁耐,看个居止下落,再作区处。”
以德报德德:恩惠。用恩惠报答恩惠。《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德报怨拿恩惠报答仇恨。形容对人宽容;不仅不记仇;反而给以好处。《论语 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中留不报皇帝把臣下的奏章留在宫禁中,不交议也不批答。
蛇雀之报报:报答。指大蛇衔明珠、黄雀衔白环报恩。宋·欧阳修《<归田录>序》:“曾不闻吐珠衔环,效蛇雀之报。”
精忠报国精心忠诚;报效祖国。《北史 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
一报还一报旧时认为做了怎幺样的事,就有怎幺样的报应。也指怎幺对待别人的,也就会得到怎幺样的回报。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做冤仇能做毒,少不的一报还一报。”
实报实销支出多少报销多少。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13章:“将来花多花少,实报实销,我也不多要你一个。”
好心不得好报报:报答。指一番好心被人误解,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好意叫他洗脚,颠倒嫌冷嫌热,却不是好心不得好报!”
投木报琼《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原谓男女相爱互赠礼品。后用以指报答他人对待自己的深情厚谊。《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报李投桃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诗经 大雅 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捐躯报国捐躯:舍弃生命。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报效国家。《元史 王戢传》:“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躯报国,今既偾军,得死为幸!”
睚眦必报睚眦:瞪眼怒视;引申为小怨小忿;报:报复。连瞪了他一眼的小怨小忿都要报复。形容气量极其狭小。也作“睚眦之恨”。西汉 司马迁《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知恩报德受别人的恩惠,心存感激意图报答。《群英类选·〈红蕖记·触身谐配〉》:“可怜见咱魂销尽,知恩报德情难混。”
杀身报国不惜牺牲生命来报答国家。亦作“杀身救国”。唐·杨炯《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臣又多幸天皇任之以股肱,誓期杀身报国,致一人于尧舜。”
酬功报德酬:报谢;报:报答。酬谢功劳,报答恩德。清·钱彩《说岳全传》第80回:“呜呼!酬功报德,率由旧章。”
报喜不报忧只说好的,不说坏的,实际上是说假话邓小平《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过去报喜不报忧,现在也报忧了,这就可以医治自满和麻痹。”
现时报现时:今生今世。指今世作恶就在今世遭报应。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4卷:“前日这老道前来求亲时,我们只怪他不伦,岂只是个妖魔,今日也现时报了。”
报仇雪耻雪:洗刷;除去。报冤仇;除耻辱;也作“报怨雪耻”。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二》:“若先王之报仇雪耻,夷万乘之强国。”
尽忠报国用全部忠诚报效国家。《北史 文苑传 颜之仪》:“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
公报私仇借公事来报私仇;是一种很卑劣的行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今日又将我家人收留谋死了他,正好公报私仇,却饶不得!”
恩有重报好好地报答别人的重大恩惠。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6回:“素姐道:‘若得如此,恩有重报。’”
好心没好报一片好心肠却得不到好的报答。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7回:“出了好心没有好报,看来为人也很有限。”
忠君报国忠于国君,报效国家。元·郑光祖《伊尹耕萃》第二折:“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济世安民,忠君报国,乃是男儿所为。”
好心得不到好报一片好心肠却得不到好的报答。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13回:“原来如此,真是好心不得好报。”
报效万一报效:为报答恩情而为之效力。指恩德极大,只给以微不足道的报答。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八回:“且今上体天地生生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岂能报效万一!”
知恩必报知道受到了恩惠就必定要报答。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四折:“小生我怀旧意无私志,小姐白玉带知恩必报恩。”
急来报佛脚比喻事到临头才慌忙准备。
赤心报国赤:火红色,比喻真纯;赤心:忠心;报国:为国家效劳。旧指为帝王尽忠效劳。现亦形容赤胆忠心,为国效力。《资治通鉴·陈纪文帝天嘉元年》:“堷大言曰:‘诸王反逆,欲杀忠良邪!尊天子,削诸侯,赤心报国,何罪之有!’”
借交报仇帮助别人报仇。西汉 司马迁《史记 游侠列传》:“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报仇。”
一还一报谓做一件坏事后必受一次报复。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一折:“不是我千错万错,大刚来一还一报。”
打击报复打击:攻击。用敌对的态度回击对方。《人民日报》1988.12.31:“披露了我们向上级反映我店截留利润六十五万元的问题后,遭受打击报复的一些真相。”
现世报现世:今世;报:报应。做了坏事,当世就得到报应。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8回:“单留得我一个现世报,还在这里;却又无男无女,靠唱道情度日。”
感恩图报感激别人的恩惠而设法报答。宋 曾巩《上欧阳舍人书》:“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断烂朝报断烂:形容陈腐杂乱;朝报:古代传抄皇帝诏令和官员奏章之类的文件。指陈旧、残缺,没有参考价值的历史记载。《宋史 王安石传》:“黜《春秋》之书,不使列于学官,至戏目为断烂朝报。”
报应不爽报应:佛家语,指因果报应;爽:差失。做恶者必得恶报,从来没有差错的。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四回:“男男女女,人千人万,那一个不说是天理昭彰,报应不爽。
通风报讯见“通风报信”。秦牧《愤怒的海》:“徐大奎进城到县衙门去了,芹姊觑了便,才赶回来通风报讯给我们。”
冤冤相报佛家语;认为冤仇终会有报应。也指仇人互相报复。元 无名氏《货郎旦》第四折:“又谁知苍天有眼,偏争他来早来迟,到今日冤冤相报,解愁眉顿作欢眉。”
以恶报恶用恶行去回报别人的恶行。《榖梁传·僖公二十三年》:“伐国不言围邑。此言围邑,何也?不正其以恶报恶也。”范宁注:“前十八年。宋伐齐之丧,是恶也;今齐乘胜而报,是以恶报恶也。”
耳报神指暗中通风报信的人。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一回:“这又是谁的耳报神这幺快。”
竹报平安指平安家信。竹报:旧时家信的别称。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 支植下》:“北都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每日报竹平安。”
知恩报恩知道了别人对自己的恩惠就回报别人以恩惠。亦作“知恩报德”,。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掩家里有信行,知恩报恩。”
报冰公事旧时官场指清苦的差使。
恩恩相报用恩惠报答恩惠;把有利于人的行为回报给有恩于己的人。明·罗贯中《平妖传》第十一回:“曾有病,他割下腿上的一片精肉煎汤我吃,我就好了……我会去救他,正是恩恩相报。”
捷报频传捷报:胜利的消息;频:屡次;连续多次。胜利的消息不断传来。徐迟《地质之光》:“华北大平原上捷报频传。以后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其他油田相继建成。”
重德不报重德:大德;报:报答。指对人施恩德太大,不会得到相应的报答。西汉·司马迁《史记·郑世家》:“假曰:‘重德不报,诚然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