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衣钵相传 | 中国禅宗师徒间道法传授,常常举行授与衣钵的仪式。比喻技术、学术的师徒相传。 | 《旧唐书 方伎传 神秀》:“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 |
击钵催诗 | 指限时成诗。比喻诗才敏捷。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七步八叉,具有成例,古人击钵催诗,我要击钵了。” |
沿门持钵 | 原指僧、尼挨门向人求布施,后泛指到处乞求施舍。 | 明·高攀龙《讲义·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若天分之我不承受,此家当,我却无分了,便至沿门持钵,仰息他人。” |
一瓶一钵 | 瓶、钵:和尚的饮食器具。指和尚云游时的简单食具。形容家境贫寒。 | 宋·李清照《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再见江山,依旧一瓶一钵。” |
沿门托钵 | 钵:和尚吃东西用的器具。原指僧徒化缘。比喻挨家乞讨。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2回:“你若借了这事向亲友各家不问交谊一概的沿门托钵摇尾乞怜起来就大不是我的意思了。” |
一钵一瓶 | 钵、瓶:和尚的饮食器具。指和尚云游时的简单食具。形容家境贫寒。 |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题永丰杨少游提点一枝堂》:“一葛一裘经岁,一钵一瓶终日,老子旧家风。” |
托钵沿门 | 钵:僧尼的食器。比喻挨家乞求施舍。 |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昼则托钵沿门,夜则栖身檐下,盖不知几经日矣。” |
衣钵相承 | 衣钵:僧尼穿的袈裟和盛饭的器皿。比喻技术、学术的师徒相传与继承。 | 郭沫若《韩非子的批判》:“韩非书中屡次引用申子,正表明其衣钵相承。” |
沿门讬钵 | 见“沿门持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