觳觫伏罪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觳觫:恐惧得发抖的样子。指惶恐认罪。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例子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2回:“公子宋随班行礼,全无觳觫伏罪之语。”
基础信息
拼音hú sù fú zuì
注音ㄏㄨˊ ㄙㄨˋ ㄈㄨˊ ㄗㄨㄟˋ
繁体觳觫伏辠
感情觳觫伏罪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认罪。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意思解释)
- 望尘莫及(意思解释)
- 快马加鞭(意思解释)
- 筋疲力竭(意思解释)
- 处之泰然(意思解释)
- 正身明法(意思解释)
- 当机立断(意思解释)
- 亲上成亲(意思解释)
- 语不惊人(意思解释)
- 反面无情(意思解释)
- 安眉带眼(意思解释)
- 鱼死网破(意思解释)
- 量能授官(意思解释)
- 指手划脚(意思解释)
- 冲锋陷阵(意思解释)
- 牛刀小试(意思解释)
- 家无儋石(意思解释)
- 满园春色(意思解释)
- 空腹高心(意思解释)
- 通时合变(意思解释)
- 不合时宜(意思解释)
- 显亲扬名(意思解释)
- 细水长流(意思解释)
- 斗转星移(意思解释)
- 不问青红皂白(意思解释)
- 纷红骇绿(意思解释)
- 脸黄肌瘦(意思解释)
- 师严道尊(意思解释)
※ 觳觫伏罪的意思解释、觳觫伏罪是什么意思由太极之巅国学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鸣锣开道 | 鸣锣:敲锣。封建时代官吏出行时;前面差役敲锣;吆喝行人回避。现多比喻为某种事物的产生制造舆论。 |
骨肉分离 | 骨肉:指父母兄弟等亲人。比喻亲人分散,不能团聚。 |
皆大欢喜 | 皆:都。人人满意;全都高兴。 |
新仇旧恨 | 新仇加旧恨。形容仇恨深。 |
杀手锏 | 喻指取胜的绝招。 |
居重驭轻 | 指人主掌握兵权以制政权。 |
首身分离 | 首:头。头和身体分开了。指被砍头。 |
四书五经 |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
鼻青脸肿 | 鼻子发青,脸都肿起来,形容被打得很惨。 |
源源不断 | 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断。 |
喔咿儒睨 | 儒睨:强笑的样子。形容老着脸皮,强作欢颜。 |
因噎废食 | 噎:食物堵塞在咽喉;废:停止;食:吃。因吃东西卡过喉咙;从此就停止吃东西。比喻偶然受了一次挫折;就停止不干。 |
一鼻子灰 | 比喻碰壁或受斥责。《红楼梦》五五回:“幸而平姐姐在这里,没得臊一鼻子灰,趁早知会他们去。” |
祖传秘方 | 指祖先遗传下来的秘密配方。 |
有目共睹 | 睹:看见。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见。形容极其明显。 |
以毒攻毒 | 攻:治。用毒药治病毒。喻指用对方使用的厉害手段制服对方。 |
斗水活鳞 | 语本《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后因以“斗水活鳞”比喻得到微薄的资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 |
道山学海 | 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
定国安邦 | 邦:国家。治理和保卫国家,使国家安定稳固。 |
一条龙 | 比喻事物首尾相连,排成一条连续不断的线。也比喻生产程序或工作环节上的相关联的连续。 |
风声鹤唳 | 唳:鹤鸣声。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
一窍不通 | 窍:洞;这里指心窍。一窍都不是贯通的。比喻什么都不懂;闭塞、愚钝。 |
举止娴雅 | 娴:文雅。形容女子的姿态和风度娴静文雅。 |
升官发财 | 谓提升了官职,同时就能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 |
白云苍狗 | 苍狗:黑狗。天上的白云顷刻间变成乌云;像黑狗一样。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
轻重缓急 | 缓:慢;不急。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 |
战不旋踵 | 旋:转。踵:脚后跟。打仗时不向后转。形容勇猛向前。 |
不问青红皂白 |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