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易知难的成语故事


行易知难

拼音xíng yì zhī nán

基本解释孙中山的认识论命题,与古代流传下来的“知易行难”学说相对。也称知难行易。

出处孙中山《民权主义》第二讲:“天下的事情,的确是行易知难。”


暂未找到成语行易知难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行易知难)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使心用腹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2回:“至于贪淫纵欲,使心用腹,污秽人家女眷,没有一个减等夺禄,或是妻子见报,阴中再不饶过。”
轮扁斫轮 《庄子·天道》:“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
前因后果 梁 萧子显《南齐书 高逸传论》:“史臣曰:‘今树以前因,报以后果,业行交酬,连琐相袭。’”
同病相怜 汉 赵晔《吴越春秋 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以小见大 老舍《赵子曰》:“这样的事实不能算他的重要建设,可是以小见大,这几件小事不是没有完全了解新思潮的意义的人们所能办到的。”
空穴来风 战国 楚 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七搭八扯
鹤立鸡群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想望丰采 《明史·冯琦传》:“数陈谠论,中外想望丰采,帝亦深眷倚。”
下临无地 唐·王勃《滕王阁序》:“飞阁流丹,下临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