搴旗虏将的成语故事


搴旗虏将

拼音qiān qí lǔ jiàng

基本解释搴:拔取;虏:俘获。拔取敌旗,斩杀敌将。形容勇猛善战。

出处宋·崔伯易《感山赋》:“乘间薄人,肝脑涂地,以搴旗虏将而为乐。”


暂未找到成语搴旗虏将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搴旗虏将)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死灰复燃 宋 陈亮《谢曾察院启》:“劫火不烬,玉固如斯;死灰复燃,物有待尔。”
壮气吞牛 明 孙梅锡《琴心记》第二十出:“男儿汉壮气吞牛,丈夫志岂困荒丘?”
刚正不阿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一员官》:“济南同知吴公,刚正不阿。”
物阜民安 《后汉书·刘陶传》:“夫欲民殷财阜,要在止役禁夺。”
心灰意冷 清 梁启超《湖南时务学堂学约》:“非有坚定之力,则一经挫折,心灰意冷。”
又红又专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绝大多数科学技术人员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努力同工农兵相结合,满腔热情地对待自己从事的科学技术工作,作出了成绩……就整个说来,不愧是我们工人阶级自己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
回光反照 元 杨暹《刘行首》第三折:“阳台雾锁,楚岫云遮,弃死归生,回光返照。”
雪兆丰年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古人云:‘雪兆丰年’。”
动荡不定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7章:“粤系军队又侵入湘南,两湖局势也在动荡不定中。”
目不转睛 晋 杨泉《物理论》:“子义燃烛危坐通晓,目不转睛,膝不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