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正,言不顺的成语故事


名不正,言不顺

拼音míng bù zhèng,yán bù shùn

基本解释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名不正,言不顺的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再次到达卫国时,卫国政局发生重大改变,卫出公赶走父亲而即位,孔子认为这是“名不正,言不顺”。大夫孔悝拿出一堆金币要孔子为卫出公正名,说卫出公名正言顺。孔子严正地拒绝他的要求。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名不正,言不顺)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回光反照 元 杨暹《刘行首》第三折:“阳台雾锁,楚岫云遮,弃死归生,回光返照。”
大惑不解 庄周《庄子 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乌合之众 管仲《管子》:“乌合之众,初虽有欢,后必相吐,虽善不亲也。”
穷家富路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23回:“再者银子虽多,贤弟只管拿去。俗语说得好:‘穷家富路。’”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章炳麟《社会通诠商兑》:“宁为鸡口,毋为牛后,与使他人啖我而饱也,宁自啖而不足。”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
以弱制强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刚》:“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百无一是 宋·袁采《袁氏世范》:“至于百无一是,且朝夕以此相临,极为难处。”
光前裕后 明 李贽《答耿司寇书》:“世人之所以光前裕后者,无时刻而不系念。”
饱食暖衣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