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例子徐特立《我的一家》序:“这是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典型之一。”
基础信息
拼音gōng ér wàng sī,guó ér wàng jiā
注音ㄍㄨㄥ ㄦˊ ㄨㄤˋ ㄙ,ㄍㄨㄛˊ ㄦˊ ㄨㄤˋ ㄐ一ㄚ
感情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可分开使用。
近义词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突飞猛进(意思解释)
- 安内攘外(意思解释)
- 尽信书不如无书(意思解释)
- 骄生惯养(意思解释)
- 暮史朝经(意思解释)
- 不僧不俗(意思解释)
- 绳锯木断(意思解释)
- 口快心直(意思解释)
- 举贤任能(意思解释)
- 寿元无量(意思解释)
- 土木形骸(意思解释)
- 万马奔腾(意思解释)
- 飞檐走壁(意思解释)
- 偃旗息鼓(意思解释)
- 永垂不朽(意思解释)
- 一鼻子灰(意思解释)
- 本末倒置(意思解释)
- 狭路相逢(意思解释)
- 量能授官(意思解释)
- 黄耳传书(意思解释)
- 胡子拉碴(意思解释)
- 平地一声雷(意思解释)
- 子继父业(意思解释)
- 打退堂鼓(意思解释)
- 热气腾腾(意思解释)
- 会少离多(意思解释)
- 形影相随(意思解释)
- 雷大雨小(意思解释)
※ 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意思解释、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是什么意思由太极之巅国学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离题万里 | 离:离开;题:题目;主题;题旨;万里:泛指很远。指说话或写文章同原先要表达的主题离得很远。 |
鬼哭神嚎 | 号:哭。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
力所能及 | 及:达到。自己的力量能达到。 |
翩翩起舞 | 轻捷飘逸地跳起舞来。 |
成竹在胸 | 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
不到黄河心不死 | 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
过而能改 | 有了错误就能改正。 |
挖空心思 | 形容费尽心计;想尽一切办法。 |
白发苍苍 | 苍苍:灰白色。形容年迈而头发花白。 |
光前裕后 | 光前:光兴前业;裕后:恩泽流传及子孙。指增光前代;造福后人。形容功绩显著。 |
有目共睹 | 睹:看见。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见。形容极其明显。 |
专心一志 | 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力。 |
饭囊酒瓮 | 比喻只会吃饭喝酒,不会做事的人。 |
学而优则仕 | 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
超然绝俗 | 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谓远过于寻常之辈。汉·班固《为第五伦荐谢夷吾疏》:“方之古贤,实有伦序,采之于今,超然绝俗,诚社稷之蓍龟,大汉之栋甍。”宋·陆游《与姜特立书》:“《茧庵记》及《初营》、《落成》二诗,大老手笔,超然绝俗。” |
认贼作父 | 把坏人当作父亲;常指卖身投靠坏人或敌人。 |
狂风暴雨 | 大风大雨。比喻声势猛烈或处境险恶。 |
满面春风 | 春风:春天温暖的风。本指春风拂面;温暖宜人。现指心情喜悦;满脸笑容。也用以形容和蔼热情的面容。 |
万变不离其宗 | 宗:宗旨、目的。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 |
拨乱济危 | 平定乱世,救济危难。亦作“拨乱济时”。 |
束身受命 | 束身:约束自身,不放纵。比喻投案。指投案归顺过去以后、听从命令。 |
华不再扬 | 已开过的花,在一年里不会再开。比喻时间过去了不再回来。 |
举目无亲 | 举目:抬头看。抬头张望;没有一个亲人。形容人生地疏、孤独无依。 |
东道主 | 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
土生土长 | 当地生长的。 |
骂骂咧咧 | 指在说话中夹杂着骂人的话 |
欲速则不达 | 速:快;达:达到。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
随俗雅化 | 随着时俗风尚恰到好处地改变装饰。 |